
[immoderate;excessive] 無節制,沒有限度
無度不丈夫
飲食無度
(1).不依法度。《書·多士》:“惟爾其無度,我不爾動,自乃邑。” 孔 傳:“惟汝大無法度。”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 楚昭王 行無度,殺 伍子胥 父兄。” 宋 蘇轼 《關隴遊民私鑄錢與江淮漕卒為盜之由策》:“後之世,賦取無度,貨币無法。”
(2).不加節制。《書·五子之歌》:“﹝ 太康 ﹞乃盤遊無度,畋于有 洛 之表,十旬弗反。”《晉書·皇甫谧傳》:“﹝ 謐 ﹞不好學,遊蕩無度。”《醒世恒言·隋炀帝逸遊召譴》:“帝自達 廣陵 ,沉湎滋深,荒淫無度。”
(3).猶無比。《詩·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 唐 顔真卿 《題杼山癸亭得暮字》詩:“及茲紆勝引,曾是美無度。” 宋 範成大 《壬辰三月十八日石湖花下作》詩:“林神釀餘春,政爾美無度。” 清 金農 《懷吳門陸峤》詩:“公子美無度,讀書 吳郡 間。”
(4).無以度日。 明 徐榜 《濟南紀政·燭冤》:“﹝ 楊朝付 ﹞因避荒,攜妻女之 淄川 居焉。朝夕無度, 淄 民 趙守道 為之計畫,鬻二女為旅資。”
無度的漢語詞典釋義
“無度”在漢語中為形容詞性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行為)沒有節制;不加約束
指人的言行或事物發展超出合理範圍,缺乏自我約束。例如“揮霍無度”“荒淫無度”。此義項源于古代文獻,如《左傳·昭公十三年》中“好惡無度”,強調對欲望的失控。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批評過度消費、放縱行為等,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為“沒有限度;沒有節制”。
(社會狀态)沒有法度;失去秩序
描述國家、制度或群體缺乏規範與準則,呈現混亂狀态。例如《詩經·唐風》中“宛其死矣,他人是保”鄭玄箋注“無度者,謂廢其禮法”。此用法多見于古代典籍,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規則破壞的批判,如“誅求無度”指統治者過度征斂。
引用來源
“無度”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缺乏節制或超出合理限度,具體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無節制、過度
指行為或狀态不受約束,超出正常範圍。
例句:
不依法度
古代多指違背禮法或規則。
出處:
“無度”多用于貶義,強調行為失控或違反規範,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如需深入探究古典用例,可參考《漢典》《尚書》等來源。
啽呓白绁報廟悖入悖出敝膝不修邊幅嘈嘈切切乘順水船垂晚叢芮丁氏粟泛齊浮虎高下任心公共積累共養過咎濠濮間想黑松使者花神花鹽借劍矜嗟疾聲九有劇然六賊駡檔子毛錐猛寒麪飯明光瓦亮冥晦民伍内誠皮帶披瀝起岸遷蝗情嗜茕茕孑立崎傾容順蹂蹈扇席舍生存義首謀壽邱鼠樸絲紛栉比韬光隱晦剔股退贓托爾斯泰纨質無往不克相将鄉居賢人君子小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