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任心的意思、高下任心的詳細解釋
高下任心的解釋
見“ 高下在心 ”。
詞語分解
- 高下的解釋 指高低、優劣用于比較雙方的水平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詳細解釋.上和下;高和低。《老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國語·楚語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 宋 葉夢得 《懷西山》詩:“ 西山 十畝強
- 任心的解釋 .猶任意。任隨心意,不受拘束。《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明帝 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晉書·劉聰載記》:“ 孝成 任心縱欲,以婢為後,使皇統亡絶,社稷淪傾。” 南朝 梁 劉勰
網絡擴展解釋
“高下任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處理事務時能胸有成竹、靈活掌控,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決斷,常帶有掌握主動權、隨心處置的意味。與近義詞“高下在心”含義相近,但更強調主觀判斷的自主性。
二、出處與背景
出自《晉書·王敦傳》:
“進人退士,高下任心,奸狡饕餮,未有隗(劉隗)比。”
此處原為批評王敦專權,指其憑個人意志隨意提拔或貶斥官員,暗含濫用權力的貶義色彩。
三、結構與用法
- 結構分析:“高下”指事務的輕重緩急,“任心”即隨心裁決,整體強調主觀決斷力。
- 感情色彩:中性偏貶,具體取決于語境。可褒指靈活應變,也可貶指獨斷專行。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如:“他處事高下任心,深得上司信任。”
四、近義詞對比
- 高下在心:更側重對形勢的審時度勢,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感情色彩相對中性。
五、現代應用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描述人物處理事務的風格。例如:
“管理者若一味高下任心,易導緻決策失當。”
如需進一步分析其在不同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下任心(gāo xià rèn xīn)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的行動和決策完全由自己決定,不受他人影響或限制。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采取主動、自由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決斷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高"字的部首是「高」,拆分後為「亠」和「蔔」,共有10畫;
- "下"字的部首是「一」,拆分後為「阝」和「蔔」,共有5畫;
- "任"字的部首是「人」,拆分後為「午」和「心」,共有6畫;
- "心"字的部首是「心」,拆分後為「⺗」和「聿」,共有4畫。
來源:
《高下任心》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意味着個人具有自主權、自由決斷的能力。
繁體:
《高下任心》在繁體中寫作「高下任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高下任心》可以寫作「高下的屍心」。在這種寫法中,“屍”字表示人的形态,而“心”字則表示内心。
例句:
他在比賽中發揮出色,完全展現了高下任心的風采。
組詞:
高風亮節(gāo fēng liàng jié)
高瞻遠矚(gāo zhān yuǎn zhǔ)
下定決心(xià dìng jué xīn)
近義詞:
自主決斷、自由選擇、獨立決策
反義詞:
唯命是從、依言依行、束手無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