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有的意思、九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有的解釋

(1).九州。《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後,奄有九有。” 毛 傳:“九有,九州也。”《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嬰丁禍敗。” 前蜀 貫休 《行路難》詩:“九有茫茫共 堯 日,浪死虛生亦非一。” 清 黃遵憲 《感事》詩之二:“茫茫九有古 禹 域,南北東西盡戎狄。”參見“ 九州 ”。

(2).佛教語。指衆生輪回之三界九地。 唐 王勃 《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 明 陳士元 《象教皮編·名教》:“九有者,四禪、四定為八地,合欲界一地為九有也,因果不忘,故名為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有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有兩層含義:

  1. 地域範疇

    指古代中國劃分的九個地理區域,即“九州”。這一釋義源于先秦文獻,如《詩經·商頌·玄鳥》中“奄有九有”的記載,意指統治全部疆域。九有作為“九州”的同義詞,反映了古代以“九”為虛數代指天下的空間觀念。

  2. 統治與秩序的象征

    引申為政權統轄或社會有序的狀态。如《詩經·小雅·節南山》中“喪亂弘多,民言無嘉”後言“不用九有”,暗喻政權失序。此處“九有”代指穩定的國家治理體系,強調其政治文化内涵。

來源說明

文化關聯

“九有”與“九州”“九域”“九圍”等詞互通,均體現古代“以九為綱”的宇宙觀和政治地理框架,可參見《尚書·禹貢》對九州的系統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九有”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化背景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九州(古代地理概念)

指中國古代劃分的九個地理區域,後泛指全中國。這一用法常見于古籍:

二、佛教術語(輪回境界)

指衆生輪回的“三界九地”,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中的九種生存狀态:

  1. 欲界:五趣雜居地(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五道)。
  2. 色界: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
  3. 無色界: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提到“九有”作為成語指“九種優秀品質”,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建議以傳統釋義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

暗目辯略褊小鼻高赪怒陳紹出閤摧殄登鋒履刃東皇鬥胸短牋二省幡戟富才撫臣幅湊公府公馬工食供饷歸除瑰奇歸事國務孤獸黑店合繻歡康虎侯侟紳戒箍金安鈞陶居邑昆莫狼胥練武罹惹栾車朦蔽命姓逆班缾管衾裯妾七聖刀曲屈三年化碧生類沈箱石蠟事形聳懼泝溯謄寫田野提綱振領挺冠丸捍相撲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