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修邊幅的意思、不修邊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修邊幅的解釋

[be slovenly in attire and demeanour;not care about one's appearance] 指性情浪漫,行為隨便,不拘小節的人。今泛指不守禮俗,行動隨便,或自我為是,旁若無人者,亦指着裝打扮和外貌的修飾整理不注重

詳細解釋

亦作“ 不脩邊幅 ”。 《後漢書·馬援傳》:“ 公孫 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李賢 注:“言若布帛脩整其邊幅也。”後形容不講究服飾、儀表為不修邊幅。《舊唐書·文苑傳下·溫庭筠》:“初至京師,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塵雜,不脩邊幅。”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其年 短髯,不修邊幅。”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一章:“ 陳四敏 的外表缺乏一般地下工作者常有的那種窮困的、不修邊幅的特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修邊幅”是漢語中描述人物儀态特征的成語,指人不注重衣着打扮或外貌修飾,常用來形容性格灑脫、不拘小節之人。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馬援傳》中“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其核心語義曆經千年演變已形成三層内涵:

一、字面本義層面 “邊幅”原指布帛的邊緣,《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孔穎達疏載“修飾邊幅,譬如造履,治其邊幅也”,後引申為人的儀表衣着。成語構成中“修”作動詞表整理修飾,“不修邊幅”即不整理衣飾邊幅,如清代李汝珍《鏡花緣》所述“他不修邊幅,穿着這件破長衫,人就叫他窮神”。

二、引申義項層面

  1. 外在形象層面:形容人衣着隨意、外貌邋遢,如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序緻》批評“肆欲輕言,不修邊幅”,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描繪周生“又不治生産,不修邊幅”。
  2. 性格特質層面:指人性格豪放灑脫、不拘小節,如《北齊書·顔之推傳》載“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宋代蘇轼《方山子傳》中陳慥“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

三、語用功能層面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該成語多用于中性或略帶貶義的表述,具體情感色彩取決于上下文語境。需注意其與“蓬頭垢面”(《魏書·封軌傳》)等近義詞的差異,前者強調不注重修飾的主觀态度,後者側重外貌邋遢的客觀狀态。

(主要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中華書局2014年;《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不修邊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xiū biān fú,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 基本釋義

2. 出處與演變

3. 用法與語境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現代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典故,可參考《顔氏家訓》《後漢書》等文獻,或查看來源網頁中的具體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襃益憊損備載變速器餐事鈔撮唇膏春見簠粱晷時谷雨寒鄉荒亂護免壺人見兵講花膠序假天假地接頭兒譏毀驚風怒濤經亘經緯天下金馬獎救失娟潔軍便服軍烽拘頭臘冽離合慄慄蛉窮栗惓莅飒溜索厲志倫貫漫山南牙孥累驽頑盤程貧儉乾車乾心青檮清風子棄壤榷官燃灼術煎思路四輪俗習宿主拖天掃地物帛烏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