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舉手可得,确有把握。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四折:“管教他甕中捉鼈,手到拿來。”《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知縣寫了名字地址,就差人去拿來。甕中捉鼈,立時拿到。”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五章:“咱以後攻打 柴胡店 的時候,是甕中捉鼈,十拿九穩了。”
甕中捉鼈是漢語常用成語,字面指在甕中捕捉甲魚,比喻輕而易舉、十拿九穩或無法逃脫。其核心含義強調目标已在掌控之中,捕獲或成功是必然結果。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漢語大詞典》釋為:“比喻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手到擒來。” 該成語最早見于元代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管教他甕中捉鼈,手到拿來。” 通過封閉空間(甕)與行動受限的生物(鼈)構成鮮明意象,凸顯絕對掌控的态勢。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計劃周密、勝券在握的場景,含輕微貶義,常見于兩類語境:
《成語大辭典》指出其與“囊中取物”結構相似,但更突出“封閉空間内的絕對控制”。
參考資料
“甕中捉鼈”(也寫作“甕中捉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通過巧妙手段或周密計劃,使目标陷入無法逃脫的境地,從而輕易捕獲或掌控。其核心在于強調對局勢的絕對掌控和行動的确定性。
最早出自元代康進之的雜劇《李逵負荊》第四折:“管教他甕中捉鼈,手到拿來。”。該成語與《水浒傳》中梁山好漢的故事相關,常用于形容計策周密、勝券在握的場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李逵負荊》原文或權威詞典。
隘跼兵勇不已參苓笞棰持學尺瑜寸瑕爨演打夥大男蜑丁擔驚受恐低級趣味丁父艱湩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風鏟逢羅風信旗孵化器腹載五車拐子馬灌音國奉國紀宏指呴嘷懷役毀敗禍害角規竭誠孑傑京國籍帳踡卧口出狂言蘭芽兩閨禮拜曆術隆沍洛龜髦頭牛下娉娉袅袅塹谷卻頓三寶三尺之孤韶理蛇口蜂針壽華栓皮醰醲土中人尾蚴吳梁物隱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