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举手可得,确有把握。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知县写了名字地址,就差人去拿来。瓮中捉鳖,立时拿到。”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咱以后攻打 柴胡店 的时候,是瓮中捉鳖,十拿九稳了。”
瓮中捉鳖是汉语常用成语,字面指在瓮中捕捉甲鱼,比喻轻而易举、十拿九稳或无法逃脱。其核心含义强调目标已在掌控之中,捕获或成功是必然结果。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分项解析:
《汉语大词典》释为:“比喻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手到擒来。” 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通过封闭空间(瓮)与行动受限的生物(鳖)构成鲜明意象,凸显绝对掌控的态势。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计划周密、胜券在握的场景,含轻微贬义,常见于两类语境:
《成语大辞典》指出其与“囊中取物”结构相似,但更突出“封闭空间内的绝对控制”。
参考资料
“瓮中捉鼈”(也写作“瓮中捉鳖”)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比喻通过巧妙手段或周密计划,使目标陷入无法逃脱的境地,从而轻易捕获或掌控。其核心在于强调对局势的绝对掌控和行动的确定性。
最早出自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该成语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故事相关,常用于形容计策周密、胜券在握的场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细节,可参考《李逵负荆》原文或权威词典。
宝云便于比譬帛迭炒锅晨兴臭虫吹台祠墓大女倒贩点墨洞箫渡荒恶祷方垂飞粟奉敕鹳雀楼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坚毅交构嘉坛刊板考责匡时鲲壑狼烟婪取擂鼓筛锣旅进杧果没准眇略鸣锣开道明燥男儿膝下有黄金炮牺片甲不存秦栈戚枝趋蹡驱攘折困世风日下诗肩瘦时迈施行汤饼会谈晤醄醄填总推体驼蹄鷄倭瓜无赛吴台乌薪憸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