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卻頓的意思、卻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卻頓的解釋

後退受阻。《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唐 孔穎達 疏:“前行曰躐,卻頓曰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卻頓(què dùn)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動詞性詞組,其核心含義指“退卻停頓”或“退縮停滞”,常用于描述行為、動作或進程的中斷與遲疑狀态。以下從權威辭書及語言學著作角度分述其釋義與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退卻與止步

    指因外界壓力或内在猶豫而産生的退縮、停頓行為。

    例:《漢語大詞典》釋為“退卻停頓”,強調動作的突然中止與消極回避傾向。

  2. 停滞不前

    引申指事物發展受阻,陷入僵局或怠惰狀态。

    例:《辭源》修訂本注:“卻,退也;頓,止也。謂退縮不前。”


二、語義演變與古典用例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線上訪問入口(需訂閱)

  2.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287頁。

  3. 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

    中華書局影印本,2004年。

  4. 張永言《詞彙學簡論》

    複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89頁(論古語詞存續)。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書面語體,多用于曆史文本分析或特定文學修辭,日常交流中常被“退縮”“停滞”“躊躇”等替代。其價值在于精準刻畫心理矛盾或行動中斷的瞬間狀态,常見于學術及文學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卻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注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卻頓(què dùn)指後退受阻的狀态,即因障礙無法順利後退。該詞由表示退卻的“卻”和表示停頓的“頓”組合而成,強調行動受阻的瞬間。

詞源解析

  1. 文獻出處
    源自《詩經·豳風·狼跋》中“狼跋其胡,載疐其尾”一句。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注釋:“前行曰躐,卻頓曰疐。”這裡“疐”通“踬”,意為絆倒,而“卻頓”即描述後退時被絆住的狀态。

  2. 構詞分析

    • 卻:退卻、後退。
    • 頓:停頓、受阻。
      組合後特指後退過程中遭遇阻礙而被迫停止。

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古籍研究或對《詩經》的注解中。如需類似表達,可用“退卻受阻”“後撤遇阻”等現代說法替代。

注意事項

若需深入探究,建議參考《毛詩正義》《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或訪問漢典(zdic.net)等專業辭書平台。

别人正在浏覽...

白蓮教半桌變率窆葬标表殡攢庳矢逋城錢蠶啖常羲車刀撐距闖禍精傳诏童單疎墊料吊索底就獨幸惡搞凡韻鳳凰巢甘鼎哥降節滑甘讙奮畫事忽溜膠棗嘉穎疥壁讦以為直景附驚魂失魄京樣磊荦禮文麻案買易睦隣牡鑰跑馬樓批郤導窽葡萄宮輕財重士傾筐倒庋求職茹痛衰困送老駷躍田契天齊鐵杉頭把兒卍字巾聞得下處嫌怨嶰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