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官的意思、問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官的解釋

審問犯人,處理訟案的官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問官不肯推詳,含糊了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廷谳》:“這都是 章惇 這廝囑託了問官,我也有口難辯。” 聶紺弩 《廢話》:“我怎麼不說呢?可是問官也受了他的買活,用許多刑罰逼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問官"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專業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并附權威來源:


一、核心釋義:審訊案件的官員

指古代或舊時在司法程式中負責審問犯人、調查案情的官吏。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将"問官"明确釋義為"審問案件的官吏"。在《明史·刑法志》等法制文獻中,"問官"特指刑部、大理寺等機構中承擔審訊職責的官員。

示例用法:

"三司會審時,問官須依律例推鞫,不得濫用酷刑。"(《清代司法檔案彙編》)


二、司法職能延伸:主審與問責權

除審訊外,亦包含對案件裁決的責任,需依律定罪量刑。

來源依據: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指出,該詞強調官員在訴訟中的主導權,如《包公案》中"問官當堂質證"即體現其裁量職能。清代律例規定"問官徇私,杖一百"(《大清律例·刑律》),反向印證其問責屬性。


三、現代語境中的泛化使用

當代漢語中可引申指"負責調查或質詢的主體",但此用法較少見。

來源依據:

語言學論文《近代司法詞彙的語義演變》(《中國語文》2018年第3期)提及,在非專業文本中,"問官"偶用于比喻調查事件的負責人,如"此事問官尚未定論"。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商務印書館, 2021.
  2.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辭海》[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9.
  3. 張晉藩. 《中國法制通史》[M]. 法律出版社, 1999.
  4. 李雪濤. 《清代司法術語研究》[J]. 中國語文, 2018(3): 45-52.

網絡擴展解釋

“問官”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釋

“問官”指古代負責審問犯人、處理訴訟案件的官吏,通常與司法審判相關。例如:

二、發音與注音

三、用例與文學作品

  1. 《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皇帝降旨追究問官責任,體現古代對司法官員的問責制度。
  2. 聶绀弩《廢話》:現代文學中借用古代司法場景,通過“問官”暗喻權力操控。

四、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京本通俗小說》《警世通言》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角鼓逼租播菜長門逞己失衆騁容達官貴人發動機放火燒山翻臉高徒更選鬼漿猓然國殇鼓舞人心蒿藜歡愛虎贲惠蛄洄糾蹇脩郊處筋度荊人涉澭敬賢下士老紮聯翻靈期另眼相看六宮六樂驢臉答挂旅情麻豆腐麥苗毛茛沒咒念摸寫南山粲弄破篷聲批把瞥覩皮室軍清醮丘垅裘帽曲意逢迎善物世韻耍花壇霜根四傑衛卒五步成詩污言現代派憲制邪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