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古診法“五度”(或稱“十度”)之一。即衡量、測度筋的陰陽虛實。《素問·方盛衰論》:“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參見“ 五度 ”。
“筋度”是中醫診斷學中的專業術語,屬于傳統診法“五度”(或稱“十度”)之一,主要用于衡量人體“筋”的生理狀态及病理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筋度指通過觀察、測度人體筋的大小、堅脆程度以及陰陽虛實狀态,輔助診斷疾病的方法。其理論源自《素問·方盛衰論》:“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
筋度需結合“十度”中的其他診法(如脈度、藏度)綜合分析,全面評估人體狀态。中醫認為,筋與肝關系密切,肝主筋,故筋度異常常關聯肝髒功能失調。
現代中醫臨床中,筋度理論常用于指導推拿、針灸等外治法,尤其在治療筋骨疼痛、運動損傷時,通過調整筋的陰陽平衡促進康複。
筋度是中醫通過觸診筋的形态與功能狀态判斷疾病的方法,需結合傳統經典理論與實際症狀綜合運用。
《筋度》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筋骨的剛硬程度或強度。
《筋度》的拆分部首為⺮(竹子),筆畫為15畫。
《筋度》這個詞的來源與人的筋骨有關,描述一個人的筋骨是否柔軟或剛硬。強健的筋骨可以使人擁有出色的體力和身體素質。
《筋度》的繁體字為「筋度」。
古時候漢字「筋度」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差異。
1. 他的身體非常健壯,有着很好的筋度。
2. 這種運動可以鍛煉你的筋度和靈活性。
筋骨、柔軟、剛硬、體力、身體素質
韌性、彈性、剛度
柔軟、脆弱、無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