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根的意思、霜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根的解釋

(1).白色的草木根。亦指經冬不凋的樹木的根或苖。 南朝 宋 王僧達 《和琅琊王依古》:“仲秋邊風起,孤蓬卷霜根。” 唐 杜甫 《憑韋少府覓松樹子》詩:“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 宋 蘇轼 《王維吳道子畫》詩:“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 宋 蘇轼 《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之三:“而今縱老霜根在,得見 劉郎 又獨來。”

(2).比喻白色須發。 宋 王安石 《次韻答陳正叔》之一:“青衫憔悴北歸來,髮有霜根面有埃。” 明 袁宏道 《嘲謝道人白須》詩之三:“奼水仙鉛積許多,霜根欲茁可如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霜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uāng gēn(注音:ㄕㄨㄤ ㄍㄣ),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自然意義

  1. 白色或經冬不凋的植物根莖
    指秋冬季節因霜凍形成的白色草木根,或耐寒植物(如松、竹等)的根苗。例如:

    • 杜甫《憑韋少府覓松樹子》:“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
    • 蘇轼《王維吳道子畫》:“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
  2. 象征堅韌的生命力
    因松竹等植物經冬不凋,“霜根”常被賦予頑強、持久的意象,如王安石詩中“霜根欲茁”的表述。


二、比喻意義

白色須發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霜根”可比喻“事物無法挽回”(如寒露霜凍摧毀植物根基),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且未見于高權威性來源。建議以主流的自然與比喻意義為核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根的意思

霜根是指在寒冷冬天裡,植物根部因為寒冷而受霜凍的現象。當空氣溫度降至0攝氏度以下時,土壤中的水分會結成霜,嚴重時會對植物的根部造成傷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霜根的拆分部首為雨和木,其中“雨”表示天氣類的事物,水分;“木”表示與植物有關。霜根的筆畫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霜根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由兩個含義明确的漢字組成。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 霜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霜根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冬天來臨,應該注意保護植物的霜根。

2. 霜根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

組詞

1. 霜凍:指因為低溫而使水分結冰導緻固體的現象。

2. 根系:指植物地下部分的根部系統。

3. 寒冬:指寒冷嚴寒的冬天。

4. 植物:指自然生長的綠色植物。

5. 霜降:農曆24節氣之一,表示天氣開始漸冷,霜出現的時期。

近義詞

1. 霜凍:霜凍與霜根的意思相似,都指與寒冷天氣相關的現象。

2. 寒冬:寒冬與霜根都指冬季中寒冷的氣候。

反義詞

1. 暖根:與霜根相對,指根部在溫暖環境下的狀态。

2. 夏根:與霜根相對,指根部在夏季環境下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