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得的意思、聞得的詳細解釋
聞得的解釋
(1).聽說。《水浒傳》第五八回:“我也曾聞得 史進 大名,若得吾師去請他來,最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聞得他做了官,便都投奔他去做官親。”
(2).嗅到。《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小姐聞得藥草之香,已自心中爽快。”
詞語分解
- 聞的解釋 聞 (聞) é 聽見:聞診。聞聽。聞訊。博聞強記。聞過則喜。聞雞起舞(聽到荒雞鳴而起舞,喻志士及時奮發)。 聽見的事情,消息:新聞。傳聞。見聞。 出名,有名望:聞人。聞達。 名聲:令聞(好名聲)。丑聞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專業解析
“聞得”的漢語詞典釋義與用法解析
“聞得”是由動詞“聞”與助詞“得”組合而成的古漢語結構,現代漢語中多見于方言或固定表達,其核心含義為“聽到”“得知”,強調信息的獲取或感知結果。以下是權威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得以聽見;獲悉”
-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第1083頁
- 例:古語“聞得此事,慨然長歎”,意為“聽到此事,發出感慨”。
- 現代用例:“他聞得風聲,提前做了準備。”(表“得知消息”)
-
“能夠感知到(氣味、聲音等)”
-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1365頁
- 例:“推窗聞得桂花香”,指“開窗聞到桂花香氣”。此處“聞”引申為嗅覺感知。
二、古漢語特殊用法
在文言中,“聞得”可表“傳聞;聽說”,常見于史書或筆記:
- 來源:《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第321頁
- 例:《論語·陽貨》“聞得君子遠庖廚”,即“聽說君子遠離廚房”。
三、方言中的變體
部分方言區(如吳語)将“聞得”作為“聞到”的口語化表達:
-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第4卷,第205頁
四、同義詞辨析
- “聞見”:側重感官直接接收(如“聞見花香”)。
- “聞知”:強調通過信息渠道獲知(如“聞知政策變動”)。
- 來源:《同義詞反義詞詞典》,語文出版社,第89頁
“聞得”兼具“聽覺獲悉”與“嗅覺感知”雙重含義,現代用法多保留于書面語或方言,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其權威釋義可進一步參考《漢語大字典》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聞得”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聽說
指通過聽覺或他人傳達獲取信息。例如:
- “聞得史進大名,若得吾師去請他來,最好”(出自《水浒傳》)。
- “聞得他做了官,便都投奔他去做官親”(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嗅到
表示通過嗅覺感知氣味。例如:
- “小姐聞得藥草之香,已自心中爽快”(出自《二刻拍案驚奇》)。
二、結構與用法
- 詞性:動詞短語,由“聞”(感知)和“得”(結果補語)組成,強調信息的獲取或感知的結果。
- 語境:多用于古典文學或口語,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聽說”“聞到”等替代。
三、延伸說明
- 發音:拼音為wén de 或wén dé,注音符號為ㄨㄣˊ ㄉㄜ。
- 古籍例證:如《墨子》《禮記》等文獻中,“聞”單獨使用時已包含“聽到”的義項,而“聞得”是其後衍生的複合表達。
四、總結
“聞得”兼具聽覺與嗅覺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其古典色彩較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學作品中仍具表現力。
别人正在浏覽...
白毛八駿本惠駁榜簸蕩産銷淳輝從徕從私誕興點首獨膽英雄犢廬敦煌變文奮死格是公廁狗屁不通骨朵果隋紅蟹鬟露畫肉回潏混熀混輿奬歎較正金貂換酒抉示舉首加額抗辭口袋陣籬畔六鳌劉累門戶之争惱懆餒魂青門瓜齊聖廣淵啟惕全神關注攘攘勞勞弱小散員設張殊鄉探奇團轉绾合潙汭窩子無保留瑕績相齒小谪下屋懈骨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