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大明亮貌。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入宴千門之混熀,出驅朱輪之華儀。”
“混熀”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建議在古文閱讀或學術研究中遇到該詞時,結合上下文語境進一步分析其具體含義。
《混熀》(hùn hu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混亂、雜亂無章的樣子。
《混熀》的第一個字,由“水”和“八”兩個部首組成,共計10畫;第二個字,由“火”和“爻”兩個部首組成,共計13畫。
《混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詩經·魯頌·鼓鐘頌》中有“混熀熇熇”的描述。該詞經過演變,成為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混熀》的寫法為「混熇」。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詞語《混熀》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第一個字“混”在古代寫法中用形似水的“氵”作為偏旁,兩點水平串聯,表示水混合、交織的意思。第二個字“熀”則是由兩個火字旁組成,表示火光雜亂、燃燒不定的形象。
1. 整理這本書籍花了我幾個小時,之前它們都堆在一起,看上去簡直就像一場《混熀》。
2. 人群中的喧鬧聲和車輛的鳴笛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片《混熀》的景象。
1. 混亂
2. 紊亂
3. 無序
4. 雜亂
1. 紛亂
2. 混雜
3. 亂象
1. 整齊
2. 有序
3. 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