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員的意思、散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員的解釋

無固定職事的官員。《魏書·孝感傳·楊引》:“詔别敕集書标 楊引 至行,又可假以散員之名。”《隋書·李德林傳》:“既是西省散員,非其所好,又以 天保 季世,乃謝病還鄉,闔門守道。” 宋 蘇轼 《到黃州謝表》:“豈謂尚玷散員,更叨善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散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散員”指無固定職務或隸屬關系的閑散人員。《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無職事之官”,引申為未擔任正式職務、處于松散狀态的人員群體。例如《宋史·職官志》中記載:“散員無定員,以待文武官之貶谪者。”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該詞由“散”與“員”組合而成:

三、曆史語境中的特殊用法 在宋代官制中,“散員”專指無實際職掌的武官階位,屬三班借職序列,多用于安置貶谪官員或勳戚子弟。這與現代漢語中泛指編外人員的用法形成曆時性演變。

四、近義詞辨析 與“散吏”“閑職”等詞相比,“散員”更強調編制外的非正式狀态。清代《稱謂錄》特别指出:“散員雖列官籍,不領職司”,體現其身份與職責的分離特性。

(注:本文釋義參考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修訂本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散員”是一個古代官職相關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無固定職事的官員。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散員指在官僚體系中未擔任具體職務或僅有虛銜的官員,通常不參與實際政務管理。例如宋代蘇轼在《到黃州謝表》中自稱“尚玷散員”,即表明自己被貶後擔任閑職的狀态。

  2. 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 《魏書·孝感傳》記載,北魏時楊引因德行被授予“散員”名號,體現其榮譽性質。
    • 隋代李德林因不滿散員職位而辭官,說明此類官職可能缺乏實權。
  3. 功能與特點
    散員可能用于安置貶谪官員、授予榮譽頭銜,或作為臨時候補職位,具體職能因朝代而異。

散員是中國古代官僚制度中的特殊職位,主要特點是“無固定職事”,其作用隨曆史情境變化,常見于官員升降或榮譽授予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磅子兒逼綽刀子孛相持抱遲遲吾行淳美打鳴兒當兒大牲畜雕人蝶泳地光第名杜父魚頓挫抑揚二楚法藍絨凡短防弊繁文豐犧服飨夠嗆寒雪驩附惑溺寄頓幾頓機知拘補可的松匡改浪迹萍蹤吏節六疾隸子弟落忽謬惑磨鈆飄展品骨樵女挈引侵盜慶都青苔巷沙鍋聲門時價壽詩受訊守壹水樓太宰陶令巾頭艙讬寵葦航香蹬閑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