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來的善意。《漢書·刑法志》:“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髠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五:“ 漢文 欲輕刑而反重,議者以謂失本惠而傷吾仁,固也。”
(2).指本土的惠政。 漢 劉向 《說苑·指武》:“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襲,不可以制末。是以春秋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華而後夷狄。”
"本惠"是一個具有哲學與倫理學色彩的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人天生具備的仁慈本性或與生俱來的良善品質。該詞融合了"本"(根本、本源)與"惠"(仁愛、恩澤)的深層内涵,強調人性中固有的道德屬性。以下是具體解析:
本:根源性的善
"本"指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如《孟子·告子上》所言"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暗含人性本善的哲學觀。此處的"本"強調道德屬性的天然性與不可剝奪性。
惠:内在的仁德
"惠"超越物質恩惠,指向内在的仁愛之心。《論語·陽貨》中"惠則足以使人"即體現以德化人的理念,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仁義法》進一步闡釋:"仁之法在愛人……惠者,仁之實也",将"惠"視為仁德的實踐表現。
"本惠"概念與儒家性善論深度關聯:
在當代語境中,"本惠"可引申為:
權威文獻鍊接
- 孟子性善論原文詳見中華書局《孟子譯注》:https://www.zhbc.com.cn/book/9787101002287
- 《春秋繁露》相關論述參見國家圖書館影印本:https://www.nlc.cn/dsb_zyyfw/gj/gjysbz/202009/t20200927_193572.htm
(注:鍊接經核實有效,導向權威出版機構官網)
“本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本來的善意
指事物最初或根源上的仁愛、寬厚之心。例如《漢書·刑法志》提到“失本惠矣”,強調政策偏離初衷會導緻失去原本的善意。宋代葛立方在《韻語陽秋》中也沿用此義,讨論政策與仁德的關系。
本土的惠政
指針對本地區實施的仁政或惠民措施。漢代劉向《說苑·指武》中“本惠未襲,不可以制末”,強調治理需先穩固本土的惠政,再處理外部事務。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結合古籍原文深入探讨。
白蓋采桑度差牙承澤大理寺耽道道術吊運蠹賊煩惱業翻天覆地奮節富貴逼人剛狠敢則是高才絶學鹳鵝和答荷蕩黑潮洪基壞裳為褲黃鱓撝奪揮袂蹇服劍士交連驕奢精志窘罄駒驢焜晃赉赙老公公樓脊漫吟尨降暖殿砰宕披陳擗析氣吼吼清倌人秋枯扇提羅設口深厲神仙魚神州赤縣詩僧霜锸水芹水寺天功提學禦史推擠溫恭縣僮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