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得的意思、闻得的详细解释
闻得的解释
(1).听说。《水浒传》第五八回:“我也曾闻得 史进 大名,若得吾师去请他来,最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闻得他做了官,便都投奔他去做官亲。”
(2).嗅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姐闻得药草之香,已自心中爽快。”
词语分解
- 闻的解释 闻 (聞) é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 得的解释 得 é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适合:得劲。得当(刵 )。得法。得体。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
专业解析
“闻得”的汉语词典释义与用法解析
“闻得”是由动词“闻”与助词“得”组合而成的古汉语结构,现代汉语中多见于方言或固定表达,其核心含义为“听到”“得知”,强调信息的获取或感知结果。以下是权威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得以听见;获悉”
-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卷,第1083页
- 例:古语“闻得此事,慨然长叹”,意为“听到此事,发出感慨”。
- 现代用例:“他闻得风声,提前做了准备。”(表“得知消息”)
-
“能够感知到(气味、声音等)”
-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365页
- 例:“推窗闻得桂花香”,指“开窗闻到桂花香气”。此处“闻”引申为嗅觉感知。
二、古汉语特殊用法
在文言中,“闻得”可表“传闻;听说”,常见于史书或笔记:
- 来源:《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华书局,第321页
- 例:《论语·阳货》“闻得君子远庖厨”,即“听说君子远离厨房”。
三、方言中的变体
部分方言区(如吴语)将“闻得”作为“闻到”的口语化表达:
-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第4卷,第205页
四、同义词辨析
- “闻见”:侧重感官直接接收(如“闻见花香”)。
- “闻知”:强调通过信息渠道获知(如“闻知政策变动”)。
- 来源:《同义词反义词词典》,语文出版社,第89页
“闻得”兼具“听觉获悉”与“嗅觉感知”双重含义,现代用法多保留于书面语或方言,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其权威释义可进一步参考《汉语大字典》及《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闻得”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听说
指通过听觉或他人传达获取信息。例如:
- “闻得史进大名,若得吾师去请他来,最好”(出自《水浒传》)。
- “闻得他做了官,便都投奔他去做官亲”(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嗅到
表示通过嗅觉感知气味。例如:
- “小姐闻得药草之香,已自心中爽快”(出自《二刻拍案惊奇》)。
二、结构与用法
- 词性:动词短语,由“闻”(感知)和“得”(结果补语)组成,强调信息的获取或感知的结果。
- 语境: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口语,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听说”“闻到”等替代。
三、延伸说明
- 发音:拼音为wén de 或wén dé,注音符号为ㄨㄣˊ ㄉㄜ。
- 古籍例证:如《墨子》《礼记》等文献中,“闻”单独使用时已包含“听到”的义项,而“闻得”是其后衍生的复合表达。
四、总结
“闻得”兼具听觉与嗅觉的双重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其古典色彩较浓,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作品中仍具表现力。
别人正在浏览...
皑皑谤焰唱檄超荐承上起下扯纤拉烟瘳痊垂戒大投登宰钓艇罚直府干斧钺汤镬槀本高高手儿关门落闩顾柯害命槐黄麾旌降薄建文僭坐结驷连镳计开穄米计时蠲絜君子国老狐狸略彴两帝李何王李凌雨露网曼婉免赦敏括陪绑平余虔恳青盖侵染裙花让事认透入深僧家沈缗什一鼠啮肠酸感题舆萎靡不振文选学小隐谢郎衅鬯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