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辭的意思、抗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辭的解釋

(1).高深的言論。《漢書·揚雄傳下》:“今吾子乃抗辭幽説,閎意眇指,獨馳騁於有亡之際。”

(2).猶嚴辭。 漢 應劭 《風俗通·窮通·孔子》:“﹝ 孔子 ﹞復相 定公 ,會于 夾谷 ,昭舊以正其禮,抗辭以拒其侮。”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 魏道弼 參政使 金 人軍中,抗辭不撓。”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當 和珅 聲勢熏灼,舉朝無一人敢於糾劾, 曹錫寶 獨能抗辭執奏,不愧諍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抗辭(kàng cí)指嚴正有力的言辭,多用于表達對不合理事物的駁斥或抗争。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嚴正駁斥

    指以剛直的态度駁斥錯誤言論或行為。如《後漢書》載:“抗辭以拒其侮”,強調用強硬的言辭抵禦侮辱。

  2. 直言抗争

    含不畏強權、據理力争之意。如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中“抗辭慷慨”,體現不屈的立場。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

    多描述忠臣義士直面權威的場景,如《明史》載官員“抗辭劾權奸”。

  2. 現代語境

    適用于外交抗議、輿論批判等嚴肅場合,如“中方代表抗辭駁斥不實指控”。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側重點 差異
抗辯 法律或辯論中的反駁 強調邏輯性
抗議 公開反對 側重行動與集體性
抗辭 言辭的剛直性 突出語言的力量與正義性

五、權威文獻參考


附:經典用例

“抗辭犯顔,終不屈撓。”

——《資治通鑒·唐紀》

“抗辭立誓,以死自明。”

——顧炎武《日知錄》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北京大學CCL古代漢語語料庫
  4.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日知錄集釋》

網絡擴展解釋

“抗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源自古代文獻,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古代文獻中的解釋

3.詞源與結構

4.現代應用

“抗辭”兼具學術深度與抗争力度,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書》《風俗通》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碧華不曾場面人闡悟讒焰赪玉盤臣佐赤膽忠心次路當鄉到不的德隆望尊電話間颠蕀疔瘡丢三拉四牍背凫乙告戒個輩功調觀海鹘嘲晦缺互體奬金荊關進膺開源硍硃遼室離次龍香劑邏偵妙擇耐事鳥噣弄玄品料掐死氣餒輕笑窮遠齊聲讓王塞人使下衰萎黍臛稅場鼠尾思想包袱速禍蘇門通靈台違咈握固鮮光夏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