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诘旦。《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将見。” 杜預 注:“詰朝,平旦。” 唐 儲光羲 《樵父詞》:“詰朝礪斧尋,視暮行歌歸。” 清 周亮工 《五月廿九日烈風雷雨聞鐵崖明朝行黯然賦此送之》:“怒雨號風半夜驚,遙傳我友詰朝行。” 郭孝成 《鄂省各屬之光複》:“初九日詰朝,由 張國荃 、 李秀昂 、 黃仁菼 、 黃裕斌 統率進發。”
“诘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讀音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2)将其解釋為“批評朝廷”的成語,讀作“jié cháo”。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采用。
在閱讀古籍時,“诘朝”應優先理解為早晨/次日早晨(jí cháo),并參考《漢典》《左傳》等權威出處。若遇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诘朝》是一個描述或批評朝政不當、不公正的詞語。它代表了人們對于政府的不滿和對社會不平等現象的質疑。
《诘朝》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車”,分别代表“言語”和“交通工具”。總共有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他們借助激昂的文字和鮮明的筆調,以《诘朝》之名,發表對朝廷和統治者的批評和不滿之言。
《诘朝》的繁體字為「詰朝」,使用繁體字的地區主要是台灣、香港、澳門等地。
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古時候《诘朝》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在書寫風格上稍有差異。
1. 他的文章《诘朝》引起了廣泛讨論。
2. 這個文學作品以強烈的《诘朝》色彩使得讀者思考社會正義。
1. 诘責:批評指責。
2. 朝陽:早晨的第一道陽光,比喻事物發展的初期。
3. 朝氣:指年輕人的活力和精神狀态。
1. 批評:對不足之處或錯誤進行評判和指責。
2. 刺探:秘密搜集情報或了解他人的情況。
1. 贊許:對某人或某事表示肯定和贊美。
2. 稱頌:贊美并頌揚某人或某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