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朝的意思、诘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朝的解釋

诘旦。《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将見。” 杜預 注:“詰朝,平旦。” 唐 儲光羲 《樵父詞》:“詰朝礪斧尋,視暮行歌歸。” 清 周亮工 《五月廿九日烈風雷雨聞鐵崖明朝行黯然賦此送之》:“怒雨號風半夜驚,遙傳我友詰朝行。” 郭孝成 《鄂省各屬之光複》:“初九日詰朝,由 張國荃 、 李秀昂 、 黃仁菼 、 黃裕斌 統率進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诘朝(jié zhāo)是漢語古典文獻中常見的書面用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指次日早晨。《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明旦,明朝”,《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即有“诘朝請見”的記載,表示隔日清晨相見。該詞常見于古代禮儀文書,如宋代《廣韻》注釋“诘,朝也,明也”,強調時間範疇。

二、古籍用例

唐代詩人杜牧在《題安州浮雲寺樓》中寫道“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闌語。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恨如春草多,事與孤鴻去。楚岸柳何窮,别愁紛若絮”,其中“诘朝”暗含時光流轉之意。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進一步辨析“诘”字本義為“問”,引申為“追問時間”,故“诘朝”隱含着對清晨時序的鄭重表述。

三、詞源演變

該詞由“诘”(追問、究察)與“朝”(早晨)複合構成,最早見于先秦典籍。漢代《爾雅·釋言》将“诘”釋為“早也”,《辭源》指出其語義重心從“追問時間”逐漸轉向“特指翌日晨”,明清時期多用于書信或官方文牍,如明代歸有光《與沈敬甫書》有“诘朝當造訪”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诘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讀音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1. 讀音與基本含義

2. 古文獻中的用法

3. 其他争議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2)将其解釋為“批評朝廷”的成語,讀作“jié cháo”。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采用。

4. 字形與詞源

總結建議

在閱讀古籍時,“诘朝”應優先理解為早晨/次日早晨(jí cháo),并參考《漢典》《左傳》等權威出處。若遇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拜谒幫耧不容戳點從喪翠青粗窺電視發射塔鬥餘分批高詞溝隍狗子過采合岸蕙路瓠葉見小膠鳔加塞兒進貢譏平鈞材軍費袴襦歌糧道厲害輪日藘蕠面目全非摩拂耐旱逆子骈支破栝錢袋強本弱末青眼相看晴晝氣焰熏天權傾中外榮寄苫宇水中丞說話絲苓搜漱綏遠壇壇罐罐歎悒貪贜壞法貼送桐江同量唯心主義巫婆無職陷落計中小廟謝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