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精神飄忽。《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縧》:“ 大卿 看見恁般标緻,喜得神魂飄蕩。”《紅樓夢》第一百回:“ 寳玉 聽了,更以為實。又想前日自己神魂飄蕩之時,曾見一人,説是 黛玉 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必是那裡的仙子臨凡。”《中國民間故事選·西朗卡布》:“美麗的姑娘織出這麼多漂亮的花布……遠近的後生也弄得神魂飄蕩起來。”
“神魂飄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shén hún piāo dà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或意識遊離的狀态,通常用于描寫人因情緒波動、外界刺激等導緻的精神異常。
釋義
指人的神志或思緒脫離常态,表現為飄忽不定、難以集中,常見于極度喜悅、震驚、恐懼等強烈情感引發的狀态。
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第七十四回:
“黃天祥不知所以,擡頭看時,不覺神魂飄蕩,一會兒不知南北,昏昏慘慘,被步下軍卒生擒下馬。”
清代《紅樓夢》第一百回也引用了該詞,描述寶玉因黛玉之事心神恍惚:
“又想前日自己神魂飄蕩之時,曾見一人說是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必是那裡的仙子臨凡。”
用法
近義詞與擴展
如需更全面的出處考證或例句,可查閱《封神演義》《紅樓夢》原文或權威詞典。
《神魂飄蕩》是一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解釋。
神(shén):示部(礻)+ 申字底(申字)+ 二畫。
魂(hún):鬼部(鬼)+ 二畫。
飄(piāo):風部(風)+ 九畫。
蕩(dàng):艸部(艹)+ 當字底(當字)+ 七畫。
《神魂飄蕩》這個成語源自明代唐寅的《神魂飄蕩圖》。該詞形容人或事物精神或意識遊離、迷亂、不穩定的狀态。
「神魂飄蕩」是《神魂飄蕩》的繁體字形。
在古時候,「神」字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例如「申」字的上部寫為「糸」字,整體形成比較穩定的「絁」字。
他失戀後,整個人神魂飄蕩,無法集中精神。
組詞:神魂不守、飄飄然、飄飄欲仙。
近義詞:魂不守舍、意亂神迷、神志不清。
反義詞:神清氣爽、心神專注、躊躇滿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