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辇的意思、同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辇的解釋

指與天子同車。辇,天子之車。《漢書·梁孝王劉武傳》:“入則侍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 上林 中。”《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 成帝 ﹞嘗欲與倢伃同輦載,倢伃辭曰:‘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 南朝 梁元帝 《班婕妤》詩:“何言 飛燕 寵,青苔生玉墀。誰知同輦愛,遂作裂紈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辇(tónɡ niǎn)是古代漢語中由"同"與"辇"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與帝王共乘禦車的行為。該詞最早見于《史記·袁盎傳》,後逐漸演變為彰顯帝王恩寵的禮儀符號。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辇"字從車從夫,甲骨文作雙人挽車之形,本指人力車駕,秦漢後特指帝王專乘,《說文解字》釋作"輓車也",段玉裁注稱"天子至卿大夫皆得乘辇"。

在禮制體系中,同辇行為具有嚴格的等級規範。據《周禮·春官》記載,禦辇需遵循"君在左,乘者在右"的方位制度。漢代經學家鄭玄在《三禮注》中強調"同辇者必具九錫之儀",可見其作為特殊禮遇的象征意義。班固《漢書·外戚傳》記載班婕妤辭辇典故,正反映出同辇所承載的君寵内涵。

該詞在文學創作中多用于突顯人物關系,如司馬相如《長門賦》"載同辇而容與",通過同辇意象暗喻後妃得寵狀态。唐代詩人王維《早朝》"同辇隨君侍"之句,則準确捕捉到同辇行為的侍從性質。現代漢語研究中,王力《古代漢語》将其歸入"君臣禮儀用語"範疇,指出其在使用時需配合"避席""辭辇"等反義詞彙形成語義場。

網絡擴展解釋

“同辇”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曆史典故

該詞源自《漢書·外戚傳》中的故事:漢成帝欲與班婕妤同辇出遊,但班婕妤以“賢君應有名臣在側,而非嬖女”為由婉拒。這一行為被後世視為後妃德行的典範,因此“同辇”或“辭辇”常被引用為稱頌女性賢德的典故。

文學引用

  1. 詩詞例證
    南朝梁元帝《班婕妤》詩雲:“何言飛燕寵,青苔生玉墀。誰知同辇愛,遂作裂纨詩”,以對比趙飛燕的專寵與班婕妤的德行。
    元好問詩句“拟就天公問翻覆,蒿萊丹碧果何心?”亦化用此典。

  2. 引申意義
    在文學中,“同辇”不僅指代與帝王共乘的殊榮,更被賦予道德象征,強調君臣有别、賢德自律的價值觀。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相關章節或古典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徽百歲奔绌賓爵層秀忏悔錄剗盡成風斤赤鴉仇矛存安倒行逆施點施滴滴嗒嗒彽徊頂部發洪分甘同苦高棉歌壇旱冰寒泉何劉橫入賀悅灰身泯智解祠節亮解破解謿景表進樂積險絶膓絶域狂嘯愧歎朗旭蠟索撩人陵霜夢白雞尨茸民丁笯赤建國青黛起舞取轄投井認知科學三傑生土慎竈施炮水遞夫通讀妄口下臣憲墨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