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與天子同車。辇,天子之車。《漢書·梁孝王劉武傳》:“入則侍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 上林 中。”《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 成帝 ﹞嘗欲與倢伃同輦載,倢伃辭曰:‘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 南朝 梁元帝 《班婕妤》詩:“何言 飛燕 寵,青苔生玉墀。誰知同輦愛,遂作裂紈詩。”
“同辇”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該詞源自《漢書·外戚傳》中的故事:漢成帝欲與班婕妤同辇出遊,但班婕妤以“賢君應有名臣在側,而非嬖女”為由婉拒。這一行為被後世視為後妃德行的典範,因此“同辇”或“辭辇”常被引用為稱頌女性賢德的典故。
詩詞例證
南朝梁元帝《班婕妤》詩雲:“何言飛燕寵,青苔生玉墀。誰知同辇愛,遂作裂纨詩”,以對比趙飛燕的專寵與班婕妤的德行。
元好問詩句“拟就天公問翻覆,蒿萊丹碧果何心?”亦化用此典。
引申意義
在文學中,“同辇”不僅指代與帝王共乘的殊榮,更被賦予道德象征,強調君臣有别、賢德自律的價值觀。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相關章節或古典文學研究資料。
《同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夫妻同乘一輛車。它比喻夫妻之間相互扶持、共同經曆困難和風雨。
《同辇》可以拆分為“口”、“⺍”,共有8個筆畫。
《同辇》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秦策二》中,描述了秦始皇與嬴政之間的故事。根據漢典網的查詢結果,繁體字為「同轎」。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辇」的字形和現代稍有不同,古代寫作「車」。因此,「同辇」古時寫作「同車」。
1. 他們夫妻兩個一起經曆了許多困難,真是同辇共過風雨。
2. 在他生病期間,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同辇而行。
1. 同路:形容人們走同一條路,追求共同的目标。
2. 同心協力:形容大家齊心合力,共同努力。
3. 同甘共苦:形容夫妻共同承受艱苦、困難。
1. 合夥:指共同進行某項事業或生活。
2. 伉俪:形容夫妻之間親密團結的關系。
離别:指分開或别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