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夔夔的意思、夔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夔夔的解釋

戒懼敬慎貌。《書·大禹谟》:“﹝ 舜 ﹞負罪引慝,祗載見 瞽瞍 ,夔夔齋慓, 瞽 亦允若。” 孔 傳:“夔夔,悚懼之貌。”《史記·五帝本紀》:“ 舜 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 瞽叟 ,夔夔唯謹,如子道。”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和敬貌。” 宋 文天祥 《将母赴贛道西昌》詩:“江湖春汗漫,歲月老峥嶸。手把忘憂草,夔夔繞太清。” 明 方孝孺 《黃氏三壽圖贊》:“伯氏持觴,維仲之授,季也夔夔,以郩以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夔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形容詞,主要用于形容人因敬畏、戒懼而表現出的莊重恭謹之态。其釋義與用例可追溯至古代經典文獻,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述:

一、核心釋義

指因敬畏而戒慎恐懼、恭謹莊重的狀态。《尚書·大禹谟》載舜帝事迹:“祗載見瞽瞍,夔夔齋栗。”此處描述舜侍奉父親瞽瞍時恭敬戰兢之貌,體現對長輩的尊崇與内心的誠敬。孟子進一步闡釋此典:“《書》曰:‘祗載見瞽瞍,夔夔齋栗。’瞽瞍亦允若。”(《孟子·萬章上》),強調孝道感化的力量。

二、字形與字源

“夔”本為傳說中的獨足神獸(見《山海經·大荒東經》),後假借為“敬懼”之義。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尚書上》考釋:“夔夔即悚懼之狀”,揭示其由神獸名向心理狀态詞的語義轉化,屬典型的假借用法。

三、文獻用例

  1. 儒家經典:除《尚書》《孟子》外,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夔夔”為“敬畏之貌”,強化其道德意涵。
  2. 訓诂著作:《爾雅·釋訓》“夔夔”條歸入“敬戒”類,與“翼翼”“穆穆”等詞同列,凸顯禮制文化中的行為規範。

四、權威參考來源

“夔夔”作為承載傳統禮敬精神的文言詞彙,其釋義植根于儒家經典,字源演變體現漢語假借規律,曆代注疏更賦予其深厚的倫理價值,是研究古代禮俗與語言變遷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夔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í kuí,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古籍和權威資料綜合理解:

一、核心含義

  1. 戒懼敬慎之貌
    這是“夔夔”最主要的含義,形容人因敬畏而謹慎的樣子。例如:

    • 《尚書·大禹谟》記載舜拜見父親瞽叟時“夔夔齋慓”,體現其恭敬畏懼之态。
    • 《史記·五帝本紀》描述舜“夔夔唯謹”,強調他遵循孝道的莊重态度。
  2. 傳說中的異獸
    單字“夔”指古代神話中的龍形異獸,僅有一足(如《說文解字》所述),商周青銅器常見夔紋裝飾。但“夔夔”作為疊詞時,此義項較少直接使用。


二、其他解釋辨析


三、擴展知識

建議在古籍或嚴肅語境中,優先采用“戒懼敬慎”的釋義,其他用法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愛情白龍臛白頭行榜聲駁面子崇鼎垂祜崔莺莺端勒對子戲翻腸倒肚風塵之會風土性植物估量古興悍怒鴻題烘托渲染後恨懷利甲坼潔清自矢積生擊水積憎犒饫臉龐靈黠厲心明鏡高懸母錢牧羊内疽派撥旁牌剖破潛避千回百轉遣用權節趨背趣劇儒師賽馬場麝囊世外瘦悴叔待水利飧洩宿營地榻牀傥蕩天瓢吞聲飲氣往甯煨幹避濕窩棚相因相生現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