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冰狐的意思、履冰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冰狐的解釋

踏冰而過的狐狸。《太平禦覽》卷九○九引 晉 伏滔 《北征記》:“河冰厚數尺,冰始合,車馬未過,須狐先行。此物善聽,水無聲,乃過。”後因稱處事謹慎者為“履冰狐”。 清 孫枝蔚 《旅興》詩之五:“攻詩二十載,落筆恥因仍。昔如履冰狐,今如脫鞲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履冰狐"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字面意思指在冰面上行走的狐狸,常用來比喻身處險境時極度謹慎、如履薄冰的心态或行為。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面對危險或身處高位時應有的戒懼和審慎。

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析:

  1. 字面構成與來源:

    • 履 (lǚ): 動詞,意為踩踏、行走。
    • 冰 (bīng): 名詞,指結冰的水面,象征危險、易碎、不穩固的環境。
    • 狐 (hú): 名詞,指狐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狐狸常被視為聰明、機警、多疑的動物。
    • 該意象最早見于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漢書·王褒傳》中收錄了王褒的《聖主得賢臣頌》,其中有“故世平主聖,俊乂将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之君,獲稷、契、臯陶、伊尹、呂望,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雖伯牙操遞鐘,逢門子彎烏號,猶未足以喻其意也。故服絺绤之涼者,不苦盛暑之郁燠;襲貂狐之煖者,不憂至寒之凄怆。何則?有其具者易其備。賢人君子,亦聖王之所以易海内也。是以嘔喻受之,開寬裕之路,以延天下英俊也。夫竭智附賢者,必建仁策;索人求士者,必樹伯迹。昔周公躬吐握之勞,故有圄空之隆;齊桓設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由此觀之,君人者勤于求賢而逸于得人。人臣亦然。… 故世必有聖智之君,而後有賢明之佐。虎嘯而谷風起,龍興而景雲見。… 故虎眎而狐疑,鸷鳥累百,不如一鹗。夫履冰狐,衆人之所患也,然而孟贲、夏育為之,則勇矣;涉淵冰,衆人之所難也,然而漁師、舟人習之,則易矣。” 的記載。
    • 這裡的“履冰狐”形象地描繪了狐狸在冰面上行走時小心翼翼、唯恐冰裂墜水的狀态,用以比喻常人對艱險之事的畏懼心理。但同時指出,對于像孟贲、夏育這樣的勇士(或特定技能的人如漁夫船工),這種常人眼中的險境卻是可以克服甚至習以為常的,以此論證“人盡其才”和“知人善任”的重要性。
  2. 引申義與用法:

    • 核心喻義: “履冰狐”最核心的比喻義是形容身處險境或擔負重任時,内心充滿戒懼,行動極其小心謹慎,唯恐出錯招緻禍患。這種狀态常用來描述:
      • 臣子侍奉君主時的戰戰兢兢(如《漢書》原意)。
      • 處理極其複雜、敏感或危險事務時的如履薄冰心态。
      • 身居高位者時刻警惕、不敢懈怠的責任感。
    • 相關成語: 其含義與“如履薄冰”、“臨深履薄”、“兢兢業業”等成語相近,都強調在危險或重要場合下的極度謹慎。
    • 用法: 現代漢語中,“履冰狐”作為成語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但在書面語、文學創作或引用古典時仍會出現,用以表達上述的謹慎、戒懼之意。它更側重于描述一種持續存在的、内在的心理狀态和行為模式。
  3. 文化内涵:

    • “履冰狐”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憂患意識和審慎态度的重視。它提醒人們,尤其在順境或高位時,更要保持警惕,認識到潛在的風險。
    • 它也反映了對環境適應性和技能重要性的認識(如原文中提到的勇士和船工的例子),但成語本身更側重于強調常人在險境中的普遍心态——戒懼謹慎。

“履冰狐”是一個源自《漢書》的成語,字面指在冰上行走的狐狸,深層含義是比喻身處險境或高位時,内心充滿戒懼,行為極其小心謹慎,如同狐狸走在薄冰上唯恐墜落的狀态。它強調了在特定情境下應有的憂患意識和審慎行為。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書·王褒傳》 (東漢·班固) - 原始出處。可參考權威點校本如中華書局版。線上資源可查閱國學網漢典(搜索“漢書 王褒傳”)。
  2. 《文選·卷四十七·頌》 (南朝梁·蕭統編) - 收錄了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可參考中華書局影印胡刻本或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線上資源可查閱國學大師
  3.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主編) - 收錄“履冰”詞條,解釋其謹慎戒懼之意,與“履冰狐”核心義相通。權威工具書,各大圖書館及線上詞典平台(如漢典)可查。

網絡擴展解釋

“履冰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本義

指踏冰而過的狐狸,源自古代對狐狸行為的觀察。狐狸過冰河時,會先用聽覺判斷冰層是否堅固,确認安全後才通過。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晉代伏滔《北征記》(《太平禦覽》卷九九引載),記載河冰初合時,車馬需等狐狸先行探路,因其善聽冰下水流聲以判斷冰層穩定性。

三、比喻義

後引申為形容處事謹慎之人,強調對潛在風險的敏銳感知和審慎态度。例如清代孫枝蔚詩句“昔如履冰狐,今如脫鞲鷹”即用此典。

四、用法特點

多用于文學語境,含褒義色彩,常與“如履薄冰”等表達結合,強化謹慎行事的意象。

五、相關詞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用例,可參考《太平禦覽》及清代詩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按獄逋蠻醭苔蒼顔白發赤燒春汛磁石顇蹙寸言的準琱鴨符甲趕檔子官閑鼓吹曲顧闳中規銀漢鏡紅紅火火鴻書魂膽活結奸命機密房金石學金尊幾席爵裡浚渫扣留阃教袴鞾兩靈廉貞流沫蝼螘甪裡先生門着内厚泥銀搶劫案青果去危就安三反四覆上元節生倫生擒活捉甩車雙赢司冊甜滋滋跳博殢雨尤雲童木物議縣佰賢妙仙氣械鬥斜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