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蟠拏的意思、蟠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蟠拏的解釋

亦作“ 蟠挐 ”。屈曲作攫拿狀。亦比喻曲附牽連。 唐 陳子昂 《谏用刑書》:“莫不窮捕考訊,枝葉蟠拏,大或流血,小禦魑魅。” 宋 文同 《秦王卷衣》詩:“銅螭逐銀猊,壓屋矜蟠拏。” 明 高啟 《遊天平山記》:“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拏撐拄,不可名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蟠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án ná,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屈曲攫拿的形态 指物體(如樹枝、岩石、動物肢體等)呈現彎曲纏繞、抓取伸展的姿态。例如明代高啟在《遊天平山記》中描述怪石“蟠拏撐拄”,即用該詞形容石頭扭曲交錯的形态。

2. 比喻義:牽連依附的關系 引申為事物之間複雜交錯的關聯性,如唐代陳子昂《谏用刑書》中“枝葉蟠拏”的用法,暗喻案件審理時牽連甚廣的現象。

文學用例補充:

網絡擴展解釋二

《蟠拏》的意思

《蟠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蜿蜒纏繞”。它用來形容事物曲折、盤旋的樣子,常用于文學、藝術等領域。

《蟠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蟠拏》的拆分部首是“虍”和“手”,部首含義分别為“虎”和“手”,表示與虎相關的事物。整個字共由12個筆畫組成。

《蟠拏》的來源和繁體

《蟠拏》原本是一個古代漢字,現今已經較少使用。根據《說文解字》,《蟠拏》源于古字形“蟠拿”,意為“雙手蛇之”,形象地描繪出了蛇盤旋的形态。在繁體中,蟠拿通常寫作“盤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漢字《蟠拏》通常按照“草書”風格寫成,書法筆畫書寫流暢,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而今天我們常見的楷書字體則是推廣普及後以及電腦字體等的标準書寫形式。

《蟠拏》的例句

1. 山間道路蜿蜒盤旋,如同一條蟠拏的巨蛇。

2. 這幅畫作中的植物藤蔓蜿蜒盤繞,呈現出一種美麗而蟠拏的姿态。

《蟠拏》的組詞

1. 蟠曲:形容事物彎曲、纏繞。

2. 長蟠:形容蛇身長而盤旋蜿蜒。

3. 蟠桃:指傳說中仙山上的神果。

《蟠拏》的近義詞

1. 盤曲:與《蟠拏》意思相近,形容事物彎曲曲折。

2. 纏繞:指事物盤繞纏繞成一團。

3. 盤旋:形容事物沿着一定軌迹上升下降或繞圈飛行。

《蟠拏》的反義詞

直線:與《蟠拏》意思相對,指事物筆直、不彎曲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