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droom]∶設有床、主要供睡覺用的房間;卧室
學生寝室
(2) [dormitory]∶集體寝室,主要作睡覺用、通常住很多人的大房間。又如:寝廟(宗廟)
(1).猶宮室。《禮記·表記》:“諸侯非其國,不以筮,蔔宅寝室。” 鄭玄 注:“諸侯受封乎天子,因國而國;唯宮室欲改易者,得蔔之耳。”
(2).卧室。《後漢書·蘇不韋傳》:“ 不韋 與親從兄弟潛入廥中,夜則鑿地,晝則逃伏。如此經月,遂得傍達 暠 之寝室,出其牀下。” 唐 唐暄 《還渭南感舊》詩之一:“寝室悲長簟,妝樓泣鏡臺。” 巴金 《懷念蕭珊》三:“有人勸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甯願讓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裡,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3).古代帝王宗廟中的後殿。宗廟中無東西廂之殿。《宋書·禮志三》:“府君遷主,宜在 宣皇帝 廟中。然今無寝室,宜變通而改築。”《清史稿·禮志五》:“列祖、列宗,百世不祧,若建世室後殿旁,反嫌居 太祖 上。唯增寝室,則昭穆序矣。”參見“ 寝廟 ”。
“寝室”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供多人居住的房間,主要用于集體生活場景。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基本定義
從字面拆解,“寝”意為“睡覺、休息”(如《論語》中“宰予晝寝”),“室”即房間。組合後指用于睡眠起居的場所,多指學校、單位等提供的集體住宿空間,如學生宿舍、員工宿舍等。
使用場景
結構特點
典型寝室布局包含上下鋪鐵架床、共用書桌、獨立或公共衛浴。現代高校寝室逐漸升級為“公寓式”,增設獨立陽台、空調和網絡接口。
文化延伸
寝室生活常被視為集體記憶的重要部分,衍生出“寝室文化”概念,如室友關系、夜談習慣、衛生值日制度等。文學作品中也常以寝室為場景展開青春叙事。
地域差異
中國大陸普遍使用“寝室”,台灣地區多稱“宿舍”,香港則常用“宿舍”或英文“Dormitory”音譯的“多房”。個别方言區(如四川)可能用“寝室”指代“卧室”。
需注意:“寝室”強調集體屬性,若單人居住則通常稱為“單間”或“公寓”。在正式文件中,學校宿舍可能标注為“學生公寓”以體現設施升級。
寝室一詞是指學生宿舍或住宿的房間。通常用于學生、員工或軍人集體居住的場所。寝室提供一定的居住空間和相應的設施,供居住者休息、睡眠和個人活動使用。
寝室這個詞的部首是宀(寶蓋頭),并且擁有12個筆畫。
寝室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外戚傳》中。在繁體字中,寝室通常寫作「寢室」。
在古代,寝室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其古代漢字寫法為「寢室」,其中「寢」的字形中多含有「幹」字底部上邊兩筆的橫斷。而「室」的字符則以「屍」為底部,并在其上加上一個「宀」。
1. 我的寝室有四張床和一張桌子。
2. 她住在大學的女生寝室。
組詞:宿舍、寝具、寝食兩忘、寝苫枕戈
近義詞:卧室、起居室
反義詞:客廳、會議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