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天的意思、遁天的詳細解釋
遁天的解釋
謂違背自然規律。 章炳麟 《訄書·别錄甲》:“若 元 時 閔本 、 黃冔 、 鄭玉 、 趙弘毅 之倫,以文學食祿,或絶意仕進,不受徵币,及 明 師舉 徽州 ,至入京,誅胡 元 ,天下昭蘇,而方牽帥婦稚繫組自殞,此則所謂悖德遁天,以訓則逆者邪!”參見“ 遁天倍情 ”。
詞語分解
- 遁的解釋 遁 ù 逃避,躲閃:遁去。遁辭。遁世。遁北。 隱,消失:遁迹。遁隱。 逃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天的解釋 天 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際。天罡(北鬥星)。天淵(上天和深淵,喻差别大)。天馬行空(喻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天頭(書頁上面的空白)。 氣候:天氣。天冷。 季節,時節:冬天。 日,一
網絡擴展解釋
“遁天”是一個具有哲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遁”意為逃避、躲避,“天”指自然規律或天命。組合後字面可理解為“逃避天意”或“違背自然”。
-
核心内涵
存在兩種常見解讀:
- 逃避天罰/世俗:指試圖逃離命運束縛或世俗苦難(來自)。
- 違背自然規律:強調逆天而行,如《莊子·養生主》中“遁天之刑”指因違背自然之道而遭受的懲罰。
二、語境與引申
-
哲學背景
道家思想中,“遁天”常含貶義,如莊子認為強行違背自然規律(如過度追求欲望)會招緻災禍。
-
曆史用例
章炳麟在《訄書》中批評某些行為“悖德遁天”,指其違反道德且逆反自然法則。
三、結構解析
- 語法構成:動賓結構,“遁”為動詞,“天”作賓語。
- 情感色彩:多含警示意味,強調對自然規律的敬畏。
四、總結
“遁天”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在世俗層面可指逃避命運,在哲學層面則強調違背自然法則的後果。其複雜性體現在不同文獻中的引申運用,需通過具體文本進一步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遁天》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躲避天災或逃離天罰的行為。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遁天》由部首辵和日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遁天》一詞來源于古代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人們相信通過遁天可以躲避天災,例如洪水、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也有人認為通過修煉遁天可以逃離天罰,躲過神的懲罰。
繁體:遁天的繁體字是「遁天」。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遁天」可以寫作「遁」和「天」的單獨字形,分開書寫。
例句:他選擇遁天躲避了這場巨大的地震。
組詞:遁天可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遁天計劃」(躲避災難的計劃)或「遁天者」(專門遁天的人)。
近義詞:躲避、逃遁
反義詞:迎天、面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