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萎糜不振的意思、萎糜不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萎糜不振的解釋

形容情緒低沉,精神頹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萎糜不振”的正确寫法應為“萎靡不振”(“靡”讀作mǐ),但兩種寫法在部分文獻中存在混用現象。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形容人精神頹廢、情緒低沉,缺乏活力與動力,常用于描述身心疲憊後無法恢複的狀态。

二、詞源與演變

  1. 出處:最早見于唐代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頹堕委靡,潰敗不可收失”,原指書法筆力松散。
  2. 現代用法:擴展到形容人的整體精神狀态,如“他失業後一直萎靡不振”。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事項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萎糜不振

《萎糜不振》是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失去了生機和活力,無法振作起來的狀态。

拆分部首:萎(草木部首)+ 糜(米字旁)

筆畫:萎(11畫)+ 糜(15畫)

《萎糜不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後漢書·楊後傳》中。在楊駿娶後董夫人後,逐漸沉溺于聲色之中,荒廢政務,日漸松懈。于是有人用了這個成語來形容他失去鬥志和精神的狀态。

該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萎糜不振」。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在目前的使用中,這個詞的寫法一直保持不變。

例句:

他的創意受到了挫折,整個人陷入了萎糜不振的狀态。

組詞:榮糜、沮糜、苦糜

近義詞:萎靡、失落、無精打采

反義詞:振奮、興奮、振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