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及禍的意思、及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及禍的解釋

遭災難。《史記·項羽本紀》:“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 明 葉盛 《水東日記·何文淵自經》:“鄉人固虞 文淵 必及禍,謂在旦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及禍”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獻解析

“及禍”是漢語中的動詞性短語,表義為“遭遇災禍”或“涉及災禍”。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及禍”指“遭受災禍”,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被動卷入禍患的情景。例如《左傳·隱公三年》中“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将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後引申為“及禍”表達災禍降臨的必然性。

  2. 結構拆解

    “及”在古漢語中意為“到達”“涉及”,如《說文解字》釋為“逮也”,強調動作的觸及;“禍”指災難、不幸之事,如《禮記·表記》中“君子慎以避禍”。二者組合後,“及禍”隱含“被動牽連”或“主動招緻”的雙重語境。

  3. 文獻例證

    古代典籍中常見此詞。例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範增勸項羽:“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後文評述“範增之謀不用,終及禍于楚”,此處“及禍”指項羽因未采納建議而招緻敗亡。

  4. 近義對比

    與“罹禍”“遭殃”等詞相比,“及禍”更側重“禍患的關聯性”,即禍事因某種原因(如自身過失、外部牽連)而引發。例如《漢書·五行志》中“政失于此,則變見于彼,猶景之象形,響之應聲。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饬身正事,思其咎謝,則禍除而福至”,其中“禍除”與“及禍”形成反義對照。

參考來源

本文釋義綜合引證自《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左傳》《史記》等文獻,例證出自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及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2.古籍出處與例句

3.結構與用法

4.近義與相關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禍”的單字釋義(如禍端、禍根等),可參考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班朝録保胎蔽日幹雲步戰侪類産媪誠臣成和齒垽倒讀打行颠耍締生盾鹵耳科藩扞輻聚跟兔瓜戚毫無遜色活變教服盡齒經苑進送進退兩難濟世愛民救提叩源推委狂乖蓮花世界禮律露胔瞞唬蠻荒面木磨兜堅盤攪破觚斲雕掊斥鉗忌竅奧輕謾騎卒日中必彗身文十部十二因緣殊擢四六風私槖速寫畫沓匮同室托承亡賴子猥佌問刑官鮮柔效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