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草的一種。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卷上:“芒茅枯時,瘴疫大作, 交 廣 皆爾也。土人呼曰黃茅瘴,又曰黃芒瘴。”
“芒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芒茅指茅草的一種,屬于禾本科植物,常見于山地、田野間。其葉片呈條形,秋季莖頂生穗,果實多毛。
晉代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提到:“芒茅枯時,瘴疫大作,交廣皆爾也。土人呼曰黃茅瘴,又曰黃芒瘴。”
這表明芒茅枯黃時易引發瘴氣(即“黃茅瘴”),與古代嶺南地區的流行病有關。
芒茅枯黃季節産生的瘴氣(黃芒瘴)曾對古代交州、廣州(今兩廣地區)的居民健康造成威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南方草木狀》或植物學相關文獻。
芒茅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茅”,其中“艹”是草的部首,表示與植物相關的意思,而“茅”是具體的字義。
芒茅的拆分筆畫為6畫,它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在繁體字中,芒茅的字形為“芒草”,“草”部表示與植物有關的含義,而“芒”則是具體的字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芒茅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芒茅的寫法為“艹冖毛”,顯示了草與茅草相結合的字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芒茅的例句:
一些與芒茅相關的組詞包括草茅、茅屋、茅舍等。
與芒茅意義相近的詞語有草本、禾本、麥子等,它們都反映了與草、植物相關的意思。
在意義上與芒茅相反的詞語有潔白、光滑等,它們與芒茅所代表的草本、自然感相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