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祇洹精舍 ”。1.“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 印度 佛教聖地之一。 晉 法顯 《佛國記》:“池流清浄,林木尚茂,衆華異色,蔚然可觀,即所謂 祇洹精舍 也。” 北周 庾信 《五張寺經藏碑》“ 舍衛 之國,祇洹之園” 倪璠 注引《浮屠經》:“ 臨兒國王 隱屠太子 ,父曰 屠頭邪 ,母曰 莫邪屠 ,生處名 祇洹精舍 ,在 舍衛國 南四裡。”
(2).泛指修行精舍。《宋書·範泰傳》:“暮年事佛甚精,於宅西立祇洹精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中有禪房一所,内置祇洹精舍,形製雖小,巧構難比。”參見“ 祇園 ”。
祇園精舍是佛教早期的重要修行場所,也是釋迦牟尼傳法的核心聖地之一。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釋:
祇園精舍全稱“祇樹給孤獨園”(梵語Jetavana-anāthapiṇḍikasyārāma),由兩位核心人物共同建成:舍衛國太子祇陀(Jetā)與富商給孤獨長者(Anāthapiṇḍika)。
祇園精舍的興衰反映了佛教早期發展的曆程。據載,精舍後因火災損毀,但祇陀太子供養的樹木始終留存,成為佛教徒心中的精神象征。
祇園精舍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示字旁的示和土字旁的土,共有11個筆畫。
祇園精舍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文學名著《紅樓夢》中,用來形容一個美麗而富有禅意的園林。祇園指的是古代寺廟中的僧侶的休息場所,而精舍則指的是僧侶修行的地方。
在繁體中文中,祇園精舍的寫法為紀園精舍。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比如,《說文解字》中以象形為主的古漢字,很多字形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祇園精舍在古代的寫法是乞園精舍。
例句:他在祇園精舍中度過了安詳而甯靜的歲月。
組詞:祇、園、精舍
近義詞:寺廟、廟宇
反義詞:塵世、喧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