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werful and stern] 威嚴;嚴厲
雙目炯炯,威厲逼人
猶威嚴。 明 陳子龍 《寓言》詩之二:“二物頗威厲,豈欲貴儀章?” 清 姚鼐 《夏縣知縣新城魯君墓志銘》:“其見民,煦煦然告以義理所當從;及去,不作長官威厲之狀,民亦欣然聽其教。” 茅盾 《子夜》十七:“他的威厲的聲浪在滿屋子裡滾。”
“威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威嚴且嚴厲的特質。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多用于描述權威人物(如領導、師長)的神态,或文學作品中渲染緊張氛圍。例如清代姚鼐描寫官員“不作長官威厲之狀”,體現剛柔并濟的形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子夜》原文等來源。
威厲(wēi lì)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權威和嚴厲的意思。
威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女"和"力"。
厲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廠"和"刂"。
威字和厲字的總筆畫數分别為6畫和8畫。
《威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坤卦》中,意為權威、嚴厲。後來被廣泛應用于漢語詞彙中。
繁體字“威厲”在中國大陸已經不常使用,主要在港澳台地區使用。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威字和厲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威字首先寫上部分的"女"字,再在下方寫上部分的"力"字,最後将兩部分連起來。厲字首先寫下部分的"廠"字,再在上方寫上部分的"刂"字,最後将兩部分連起來。
1. 他以威厲的語氣對待下屬,讓大家都非常敬畏。
2. 這位教官飽含威厲之氣,讓新兵們立即變得嚴肅起來。
1. 威武:形容有威嚴的氣勢和力量。
2. 威風:形容個人或組織有威嚴和威風的形象。
1. 威嚴:表示威厲、莊重的意思。
2. 嚴厲:與威厲意思相近,表示嚴格、苛刻。
溫和:與威厲相對,表示溫和、和藹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