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堂聯的意思、堂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堂聯的解釋

即堂對。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三·宰相對聯》:“先是 華亭公 罷相歸,其堂聯雲:庭訓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國恩未報,歸來猶抱慙惶。”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二:“ 洪武 時,賜學士 陶安 堂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按堂聯起於 宋 而盛於 明 。蓋由座右銘而為春帖,由春帖而有堂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堂聯”是中國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以楹聯形式出現在家族祠堂中,用于補充說明家族堂號,也被稱為“祠聯”。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功能

堂聯是懸挂于家族祠堂的對聯,主要功能包括:

  1. 标識姓氏:通過内容直接體現家族姓氏,如“王姓堂聯:遷史前稽軒昊由來遵遠祖;明圖可按姬王自昔證同宗”()。
  2. 追根溯源:追溯家族起源,例如李姓堂聯“經傳道德(老子李耳);名重谪仙(李白)”。
  3. 表彰先賢:弘揚祖先功績,如王氏堂聯強調祖根可追溯至黃帝軒轅氏。

二、文化内涵

  1. 尋根追祖:多數堂聯會提及家族發祥地或共同祖先(如炎黃二帝),強化宗族認同。
  2. 曆史傳承:内容多源自家族名人的文治武功、道德文章,形成“微型家庭族譜”。
  3. 訓勉後人:通過先人事迹激勵後代繼承傳統,例如明代陶安的堂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三、曆史淵源

堂聯起源于宋代,興盛于明代,常與堂號結合使用,成為祠堂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如需查看更多姓氏堂聯示例(如張、劉、陳等),可參考來源中的《中國百個姓氏堂號堂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堂聯》的意思

《堂聯》是一種漢字聯結方式,通常用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特别是春聯。它用于春節期間将兩幅橫批(對聯)的上下兩個字相互交換位置,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對聯形式。

《堂聯》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堂聯》的拆分部首是“阝”和“言”,拆分後的筆畫為“8+7=15”。

《堂聯》的來源

《堂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當時宮廷用來懸挂的對聯常常使用《堂聯》這種形式。後來,這種形式逐漸擴展到尋常百姓家,成為春節期間懸挂的主要對聯形式之一。

《堂聯》的繁體

《堂聯》的繁體寫法為「堂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堂聯》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在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

《堂聯》的例句

1.唐堂起畫,聯以春風吹萬戶,除舊歲送歸宜。

2.門楣春聯懸挂,一幅寫清明節祭祖;二幅寫臘八粥喝寒之香;上下交換位置,形成一幅堂聯。

《堂聯》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堂堂正正、聯合、聯想。

近義詞:對聯、春聯、揭幕聯。

反義詞:常規對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