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隩的意思、四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隩的解釋

亦作“四奧”。1.四方的邊遠地區。《書·禹貢》:“九州攸同,四隩既宅。”《後漢書·蔡邕傳》:“洪源辟而四隩集,武功定而幹戈戢。”《南齊書·樂志》:“澄明臨四奧,精華延八鄉。”

(2).引申為四方的鄰國。 南朝 宋 顔延之 《赭白馬賦序》:“五方率職,四隩入貢。”

(3).四方邊遠地區的人。《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樂隻衎而歡飫無匱,都輦殷而四奧來暨。” 李善 注:“四隩來暨,言四方之人皆來。”《周書·文帝紀上》:“今聖明禦運,天下清夷,百寮師師,四隩來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權威來源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四方的邊遠地區
    源自《尚書·禹貢》:“九州攸同,四隩既宅。”,指九州統一後,四方偏遠之地也適宜居住。此義在《後漢書》《南齊書》等古籍中均有沿用。

  2. 引申為四方的鄰國
    如南朝顔延之《赭白馬賦序》提到“四隩入貢”,指周邊國家前來朝貢,強調政治或文化影響力。


二、擴展解釋

  1. 指四方邊遠地區的人
    如《文選·吳都賦》中“四奧來暨”,描述四方民衆彙聚的情景。

  2. 通假義:“隩”同“墺”
    在部分文獻中,“隩”讀作“ào”,通“墺”,意為可定居之地,如《禹貢》中“四隩既宅”亦含此意。


三、讀音與争議


四、使用建議

若需引用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描述地理時側重“邊遠地區”,涉及外交時則取“鄰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隩》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隩》(sì xù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四處避險、回避。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部,右邊是“隹”部,兩個部分共計七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四隩》最早可見于《詩經·大雅·瞻卬》:“東方未明,四隩兮朝陽。”詩中用“四隩”表示四處避險、回避的意思。

繁體寫法是「四遜」,“隩”字在繁體字中表示“遁”,與“避”的意思相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較為繁複。《說文解字》中将“隩”解釋為“攸出避也”,采用了不常見的寫法:隩。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
1. 他四隩,不敢與人交流。
2. 在面臨危險時,我們要勇敢面對,而不是四隩回避。

組詞:四隩中的“四”可以與其他詞組合使用,如“四方”、“四季”等。

近義詞:回避、避險。

反義詞:勇敢、面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