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律詩的意思、小律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律詩的解釋

絕句的别稱。 唐 白居易 《江上吟元八絕句》:“大江深處月明時,一夜吟君小律詩。”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一》:“小律詩雖末技,工之不造微,不足以名家。” 清 錢良擇 《唐音審體·律詩七言絕句論》:“絶句之體,五言、七言略同, 唐 人謂之小律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律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特殊體裁,屬于近體詩(格律詩)範疇,特指句數少于八句的律詩。其核心特征是在遵循律詩平仄、對仗、押韻等格律規則的基礎上,篇幅更為短小精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形式特征

  1. 句數限定

    小律詩通常為六句,是标準八句律詩(五律、七律)的縮減形式。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中指出:“小律詩,六句律詩之謂也。” 這種形式既保留了律詩的格律精髓,又因篇幅短小而更顯凝練。

  2. 格律要求

    • 平仄:嚴格遵循律詩的平仄交替規則,每句的平仄結構需符合“對”“粘”原則。
    • 對仗:一般要求中間兩聯(第二、三句與第四、五句)必須對仗,首尾聯可不對仗。
    • 押韻:押平聲韻,一韻到底,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

二、曆史淵源與創作背景

小律詩多見于唐代科舉考試的“試帖詩”或文人即興創作。因八句律詩格律嚴謹、創作難度大,六句形式成為折中選擇。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提及:“唐人省試詩多用六韻(即六句),謂之小律。” 其内容多寫景抒情,語言精煉,如白居易《閨怨詞三首》之一即為典型六句小律。


三、與小律相關的概念辨析

  1. 與排律的區别

    排律是八句以上律詩的統稱,而小律專指六句式,二者是律詩篇幅的兩極。

  2. 與絕句的區别

    絕句(四句)無需對仗,格律相對寬松;小律則必須符合律詩的對仗要求,格律更嚴。


四、代表作品舉例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答白刑部聞新蟬》是經典小律詩: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弦。

晴清依露葉,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詠,逢時亦悄然。”

此詩六句三韻,中二聯工整對仗,平仄嚴謹,體現了小律詩的核心特征。


參考文獻

  1. 王力. 《漢語詩律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上海辭書出版社. 《唐詩鑒賞辭典》.
  3. 趙翼. 《陔餘叢考》. 中華書局.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引用來源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小律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具有以下特點:

  1. 基本定義
    小律詩通常指絕句的别稱,屬于近體詩範疇。它起源于唐代,常見形式為五言或七言的短詩,如白居易在《江上吟元八絕句》中提到的“小律詩”即指絕句()。部分文獻中也指六句的律詩,稱為“三韻律詩”,如、6提到六句的律詩可簡稱為“小律”。

  2. 形式特點

    • 篇幅短小:絕句為四句,六句律詩則比常規八句律詩更精簡。
    • 對仗靈活:相較于嚴格對仗的八句律詩,小律詩的對仗要求較寬松,如提到“小律對偶要求較寬”。
    • 押韻規則:遵循律詩的平仄和押韻要求,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句需押韻。
  3. 曆史背景與用途
    唐代文人常用小律詩抒發個人情感或描繪自然景物,例如白居易通過“一夜吟君小律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提到小律詩需“工之不造微,不足以名家”,強調其精煉語言的重要性。

  4. 概念辨析
    需注意“小律詩”在不同文獻中的定義差異:部分特指絕句,部分指六句律詩,二者均以短小精悍為特征。高權威性來源如和6均以絕句為解釋重點,而六句律詩的定義多見于格律規則類文獻()。

建議結合具體詩句和創作背景理解其含義,例如白居易的《江上吟元八絕句》是典型的小律詩(即七言絕句)。

别人正在浏覽...

百省寶露辯麗襞牋摻雜車毂赤衣楚醴崔四入大敗盜鈴點撥地文東牖繁奓風移俗改付諸東流高樓寨之戰槁落詭谲多變規卿希牧哈巴旱藕驩兜彙兌會論監言進酌角抵社開寤窠役寬待狂誖睽疑練師獵旦理化令室裡社露锷駡譏彌勒佛蹑潛藕合頻譜披檐籤呈砌末伽南香曲謹身根贳錢說不上嘴菽乳鎖宿沓來鐵灰纖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