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侯始受封時天子所賜之圭。《穀梁傳·定公八年》:“寳玉者,封圭也。” 範甯 注:“始封之圭。”《亢倉子·政道》:“ 鄭 有 胡 之封圭、戎弓,異時失同於 荊 , 荊 曰:‘必得封圭、戎弓,不然臨兵於汝。’”
“封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和權威來源綜合理解:
指古代諸侯受封時天子賜予的玉制信物,象征權力與身份。此釋義源自《穀梁傳》《亢倉子》等古籍記載:
比喻有才能的人被埋沒或忽視,常見于現代漢語表達:
若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成語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成語典故辭典》。
《封圭》這個詞的意思:
《封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對美玉進行包裝、封存的器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封圭》的拆分部首為“屍”和“土”,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字:
《封圭》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能追溯到《易經·乾卦》中的“乾圭”一詞,後來演變為現代漢字詞語的形式。在繁體字中,《封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封圭》通常采用象形的方式進行書寫。形狀上,左側由一個象征人體的“屍”字部分組成,右側則是一個代表土地的“土”字部分,形象地描繪了對玉石進行封存的過程。
例句:
1. 他用精美的《封圭》将這塊珍貴的玉石封存了起來。
2. 為了保護寶貴的玉器,他特意定制了一個精美的《封圭》。
組詞:
組詞方面,《封圭》可以進行動賓結構的組合,如“封圭器”、“封圭整理”等。
近義詞:
近義詞方面,《封圭》的近義詞可以是“包裝”、“封存”。
反義詞:
反義詞方面,《封圭》的反義詞可以是“開啟”、“解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