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進言。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越王 曰:‘吾以謀士效實,人盡其智,而士有未盡進辭有益寡人也。’”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上:“惟 宋公湜 深賾上意,必欲推先帝欲封之意,因進辭曰:‘先皇帝早深西顧,欲議真封。’”《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回:“ 晉侯 舉矢在手, 荀吳 進辭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
“進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進辭(拼音:jìn cí)指向上級或尊長提出意見、建議或陳述觀點,即“進言”。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帶有正式或書面語的色彩。
現代偶見比喻或引申用法,例如“邁進辭舊迎新的2009年”,此處“進辭”與“辭舊”結合,表達告别過去、迎接未來的含義。但這類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進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進”和“辭”兩個字組成。
“進”字的部首是辵,表示走路的意思,它的字形由“辶”和“㐄”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而“辭”字的部首是辛,表示辭别、告别的意思,它的字形由“言”和“辛”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進辭》作為一個詞語,起源于古代漢語。它描述了離開和告别的意思,通常用于形容人之間的分别或離去。
在繁體字中,“進”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辭”字的寫法為“辭”。
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中,字形可以略有不同。在古時的寫法中,字形可能更加簡化或者有些許變化,但整體上與現代的寫法差别不大。
1. 我明天要進辭這個城市,去另一個地方工作。
2. 他向我進辭的時候眼裡滿是淚水。
進發、進退兩難、進取心、辭别、言辭等。
離别、分别、告别。
相聚、團聚、會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