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威福。謂持勢弄權。《後漢書·南匈奴傳論》:“而 竇憲 矜三捷之効,忽經世之規,狼戾不端,專行威惠。”參見“ 威福 ”。
(2).猶威恩。聲威和恩澤。《三國志·魏志·王基傳》:“為政清嚴有威惠。”《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今 隋 室無主,海内鼎沸,以公威惠,號令 嶺 表。”《明史·把匝剌瓦爾密傳》:“ 順帝 之世,天下多故, 雲南 僻遠,王撫治有威惠。”
“威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持勢弄權(多含貶義)
指利用權勢施行賞罰,常帶有專斷的意味。例如《後漢書·南匈奴傳論》提到窦憲“專行威惠”,即批評他濫用權威。
聲威與恩澤并用(中性或褒義)
強調通過威嚴與恩惠結合的方式治理,如《三國志·魏志·王基傳》中王基“為政清嚴有威惠”,指其施政既有威信又體恤百姓。
當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曆史文獻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三國志》等原始史料,或參考漢典(、)的注解。
威惠是一個中文詞彙,常用作動詞或名詞,具有多重含義。拆分部首可以分為“女”和“心”,部外音為weī和huì,總計14筆畫。
“威”指的是威嚴、威力或威信,表示一種權威性和威懾力。而“惠”則表示恩惠、好意或回報,意味着給予體貼和關懷。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早期的寫法是“衛揮”,其中“衛”意為保護,而“揮”則表示揮動或行動。後來經過演變,現代的寫法變為“威惠”。
在繁體字中,威惠的寫法是“威惠”。繁體字通常在華人社區以及台灣和香港地區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威惠有多種不同的變體,例如:威徽、威荟、威施、危惠等。這些寫法在古代文獻和碑刻中可以找到。
以下是一些使用“威惠”這個詞的例句:
1. 他以威惠的力量平息了叛亂。
2. 這家公司以威惠的方式扶持了許多創業者。
3. 母親的威惠使孩子的成長更加順利。
4. 受到老師的威惠,學生們感到非常感激。
組詞:威武、惠顧、權威、威信
近義詞:仁慈、慈愛、恩德
反義詞:惡意、殘忍、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