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卧轍的意思、卧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卧轍的解釋

東漢 侯霸 為 淮陽 太守,征入都,百姓號哭遮使車,卧于轍中,乞留 霸 一年。見《後漢書·侯霸傳》。後常用為挽留去職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三年,解 丹陽 尹,領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駒,前良取則;卧轍棄子,後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解龜踰卧轍,遣騎覓扁舟。” 元 柯丹丘 《荊钗記·民戴》:“卧轍攀鞍無計策,離歌别酒衆難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卧轍”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卧轍(拼音:wò zhé)原指東漢時期百姓挽留官員的典故。據《後漢書·侯霸傳》記載,侯霸任淮陽太守時政績卓著,被朝廷征召回京,百姓為挽留他,躺在車轍中阻攔使車,乞求再留任一年。後演變為表達對離任官員深切挽留的象征性說法。


二、用法與延伸

  1. 典故象征
    多用于詩文或曆史記載,比喻民衆對清廉官員的擁戴。例如:

    • 唐代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歸》中“解龜踰卧轍”,即以“卧轍”體現百姓對官員的留戀。
    • 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中“卧轍棄子”,亦引此典。
  2. 現代引申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車馬行進受阻”的引申義,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為現代誤用或擴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辨析與注意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正文開始>

卧轍的意思

卧轍(wò zhé)是一個成語,意為指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在旅途中出現故障或者停車休息的地方。卧轍也可以比喻在工作學習中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時暫時停下來休息調整。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卧轍的拆分部首為蔔(bo)和辵(chuò),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卧轍》一詞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其中描寫了項羽進攻鹹陽失敗後,帶着殘兵敗将逃亡的情景。當時項羽的車子在半路上遇到了人力車的路輪斷裂,無法再行進,隻能選擇在卧輪斷的地方停下來休息。

繁體

卧轍是卧輪斷的簡化形式,同樣是指交通工具在旅途中因故障停下來的地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卧轍的寫法略有不同,轍字寫作車轍,表示火車或車輛行進時輪子在地面上所留下的痕迹。

例句

1. 在旅途中,我們的汽車在一處卧轍休息了一會兒。

2. 這次項目遇到了一些困難,讓我們在卧轍期間重新規劃一下計劃。

組詞

卧車、卧鋪、轍痕。

近義詞

中途停歇、暫停、歇腳。

反義詞

連續行進、順利進行。

<正文結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