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河圖雒書 ”。古代儒家關于《周易》卦形來源及《尚書·洪範》“九疇”創作過程的傳說。《易·繫辭上》:“ 河 出圖, 洛 出書,聖人則之。” 河 , 黃河 。 洛 , 洛水 。據 漢 儒 孔安國 、 劉歆 等解說: 伏羲 時有龍馬出于 黃河 ,馬背有旋毛如星點,稱作龍圖。 伏羲 取法以畫八卦生蓍法。 夏禹 治水時有神龜出于 洛水 ,背上有裂紋,紋如文字, 禹 取法而作《尚書·洪範》“九疇”。見《書·顧命》、《洪範》之 孔 傳、《漢書·五行志上》。古代認為出現“河圖洛書”是帝王聖者受命之祥瑞。《漢書·翟義傳》:“河圖雒書遠自 昆侖 ,出於 重壄 ……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俾我成就洪烈也。”《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獻帝傳》:“河圖洛書,天命瑞應。” 清 代有的學者認為是圖經、地志。 清 黃宗羲 《萬公擇墓志銘》:“河圖洛書,先儒多有辨其非者;餘以為即今之圖經、地理志也。”按,今人 韓永賢 以為河圖洛書是上古遊牧時期的氣象圖和方位圖。見《内蒙古社會科學》1988年第2期。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宇宙觀與數理哲學的重要象征體系,其核心内涵包含以下四個層面:
一、文獻溯源與基本概念 河圖洛書最早見于《周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記載,《尚書·顧命》亦載周成王将河圖與玉器同列祭品。漢代孔安國注《尚書》時指出:"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于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
二、數理結構的象征體系
三、哲學内涵的演變 漢代谶緯學說将河洛神化,《春秋緯》稱"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宋代朱熹《周易本義》首載河洛圖式,邵雍創"先天學"闡釋其數理關聯。清胡煦《周易函書》系統論證河洛與《周易》的象數關系。
四、文化影響維度 在文字學層面,《說文解字》序言将倉颉造字與河洛啟示并提。建築領域,北京天壇圜丘的壇面石塊排列即取法洛書九宮。當代考古發現,安徽淩家灘遺址出土的玉版圖案(距今5300年)已蘊含原始洛書元素。
注:本文參考引證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收錄的《周易》《尚書》原典、朱熹《周易本義》善本影印資料,以及《淩家灘——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報告》等學術研究成果。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兩幅極具象征意義的神秘圖案,被視為中華文化、陰陽五行及術數理論的源頭,其内涵涵蓋宇宙星象、曆法、哲學等多個領域。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析:
河圖洛書源于上古傳說,其中河圖相傳為伏羲時代黃河龍馬背負的星象圖(),洛書則為大禹時期洛水神龜所獻的脈絡圖()。兩者分别對應《周易》八卦與《尚書·洪範》九疇的創作依據,蘊含“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數字與方位
宇宙觀與星象
河圖原型為銀河環繞北極星運轉的星圖,北極星對應“天極”,象征宇宙中心;洛書則體現二維空間方位變化,反映地球四時規律()。
當代研究認為,河圖洛書可能是上古先民通過觀測星象、自然規律總結的符號系統,其數理邏輯體現了早期中國人對宇宙平衡與生命規律的認知()。
提示:如需了解河圖洛書在風水、奇門遁甲等術數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來源中的擴展内容。
阿柄按辔安榮百不當一百科襃重八王之亂悲情畢剝筆硯不克操斷攙言詞性蹉跎歲月黮袍丢抹多晶體而上頟颡發召廢銅爛鐵分機膏雨功調遘遇骨架懷顧花宵化衣塵火箭炮笳鼓之徒奸聲棘場經承經幢廉襜臉紅筋漲離塵服律格馬嚼凝碧平洋地披星前修齊嚴婘戀三影郎中舍本逐末説内輸實菽粟死硬鎖魚脫隙葦席武風縣佰相呴以濕邪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