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恬暢的意思、恬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恬暢的解釋

恬靜豁達。 漢 陸賈 《新語·懷慮》:“故氣感之符,清潔明光;情素之表,恬暢和良。”《世說新語·德行》“ 王丞相 往看之” 劉孝标 注引《丞相别傳》:“ 導 少知名,家世貧約,恬暢樂道,未嘗以風塵經懷也。”《資治通鑒·晉簡文帝鹹安元年》:“雖神識恬暢,然無濟世大略, 謝安 以為 惠帝 之流,但清談差勝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恬暢(tián chàng)是一個形容詞,由“恬”與“暢”兩個語素構成,形容心境平和而舒暢的狀态。以下從釋義、字源、用法及權威引用角度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1. 心境平和而暢快

    指内心安甯無憂,情緒舒展愉悅。

    例證:

    “心境恬暢,如沐春風。”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98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ISBN 978-7-100-12450-8。

  2. 生活安適自在

    形容生活閑適無憂,身心自由舒暢。

    例證:

    “退隱田園,日子過得恬暢安然。”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第12卷,第587頁。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ISBN 978-7-5432-3120-3。


二、字源解析

  1. 恬(tián)
    • 本義:安靜、安然。《說文解字》:“恬,安也。從心,甜省聲。”
    • 引申:淡泊、不慕名利。如“恬淡寡欲”。
  2. 暢(chàng)
    • 本義:通達無阻。《說文解字》:“暢,達也。從申,昜聲。”
    • 引申:舒暢、盡情。如“酣暢淋漓”。

      二字結合:強調内心安甯與外在舒暢的統一,體現中國傳統“身心合一”的哲學觀。


三、經典用例

  1. 文學語境

    “幽居恬暢,忘塵世之紛擾。”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引用自《古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第156頁)。

  2. 現代語境

    “退休後,他寄情山水,生活恬暢自得。” —— 《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742頁。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成語詞典》ISBN 978-7-100-11243-7。


四、權威參考

  1.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定義:“恬暢:恬靜舒暢;安適愉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1310頁)

    來源: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ISBN 978-7-5135-5078-0。

  2. 《辭海》(第七版)

    釋義:“心境安適而暢快。”(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第4567頁)

    來源: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ISBN 978-7-5326-5400-6。


五、近義與反義

“恬暢”融合了内在安甯與外在舒暢的雙重意蘊,既是傳統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亦為現代人向往的生活狀态。其釋義與用例在權威辭書中脈絡清晰,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文化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

“恬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恬暢”形容心情甯靜、安逸愉快的狀态,強調内心無煩惱、無憂慮的舒暢感。其中,“恬”指安靜、安然,“暢”意為暢通、痛快,組合後傳遞出身心和諧、豁達自在的意境。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恬靜豁達
    該詞常用來描述人的性格或心境,如《新語·懷慮》中“情素之表,恬暢和良”,指性情淡泊而通達;《資治通鑒》提到“神識恬暢”,則形容人精神安甯、超脫世俗紛擾。

  2. 曆史淵源
    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陸賈的著作,後逐漸用于形容文人雅士的處世态度。例如《世說新語》注引王導“恬暢樂道”,體現安貧樂道、不為外物所累的品格。

三、延伸與寓意

作為名字時,“恬暢”寓意心思細膩、處事得當,象征對生活通透的理解與積極态度。現代使用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或評價他人心境,帶有褒揚情感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新語》《資治通鑒》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月渾子保健站璧房不能夠車前椿囷鞑鞑裡倒持戈矛彫困蝶黛東嶽大帝諷德誦功負土成墳高豔歌妓共生礦共飨勾面管車規謀古吉拉特人谷杷害孩子闳俊後世懷念環行兼義經史笥決明鋸木廠勞籠裡運河聾聩美談牧道喏喏女和尚批覆平民訖竟青竿起辇求饒啓佐祛蠹除奸生發未燥是故搜拏天聽兔起鹘落衛生員相交飨勞小闆孝絹遐裔下澤車歇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