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威福。谓持势弄权。《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 竇宪 矜三捷之効,忽经世之规,狼戾不端,专行威惠。”参见“ 威福 ”。
(2).犹威恩。声威和恩泽。《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为政清严有威惠。”《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今 隋 室无主,海内鼎沸,以公威惠,号令 岭 表。”《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 顺帝 之世,天下多故, 云南 僻远,王抚治有威惠。”
“威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具体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持势弄权(多含贬义)
指利用权势施行赏罚,常带有专断的意味。例如《后汉书·南匈奴传论》提到窦宪“专行威惠”,即批评他滥用权威。
声威与恩泽并用(中性或褒义)
强调通过威严与恩惠结合的方式治理,如《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中王基“为政清严有威惠”,指其施政既有威信又体恤百姓。
当代使用较少,多用于历史文献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三国志》等原始史料,或参考汉典(、)的注解。
威惠是一个中文词汇,常用作动词或名词,具有多重含义。拆分部首可以分为“女”和“心”,部外音为weī和huì,总计14笔画。
“威”指的是威严、威力或威信,表示一种权威性和威慑力。而“惠”则表示恩惠、好意或回报,意味着给予体贴和关怀。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早期的写法是“衛揮”,其中“衛”意为保护,而“揮”则表示挥动或行动。后来经过演变,现代的写法变为“威惠”。
在繁体字中,威惠的写法是“威惠”。繁体字通常在华人社区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使用。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威惠有多种不同的变体,例如:威徽、威荟、威施、危惠等。这些写法在古代文献和碑刻中可以找到。
以下是一些使用“威惠”这个词的例句:
1. 他以威惠的力量平息了叛乱。
2. 这家公司以威惠的方式扶持了许多创业者。
3. 母亲的威惠使孩子的成长更加顺利。
4. 受到老师的威惠,学生们感到非常感激。
组词:威武、惠顾、权威、威信
近义词:仁慈、慈爱、恩德
反义词:恶意、残忍、无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