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痿蹶的意思、痿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痿蹶的解釋

亦作“ 痿蹷 ”。1.指手足萎弱無力,動作行走不便的病症。亦特指下肢麻痹。 晉 王叔和 《脈經·診百病死生訣》:“診人被風不仁痿蹷,其脈虛者生,堅急疾者死。”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紫菀》:“去蠱毒痿蹶,安五臟。”

(2).泛指廢弛停滞不前。 宋 蘇轼 《教戰守策》:“其剛心勇氣,消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痿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醫學和比喻兩個層面理解:

一、醫學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手足萎弱無力、動作或行走不便的病症,尤其特指下肢麻痹。例如:

    • 晉代王叔和《脈經》提到“痿蹷”與脈象虛實的關聯。
    •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紫菀可治“痿蹶”。
  2. 病理表現
    表現為肢體麻痹、機能衰退,甚至完全無法行動。如“痿蹶”常與“不仁”(麻木)并提,屬中醫“痿證”範疇。

二、比喻含義

  1. 引申義
    泛指事物或狀态的廢弛、停滞不前。例如宋代蘇轼《教戰守策》中以“痿蹶”形容社會剛勇之氣的衰退。
    也可形容人在困境中失去動力或信心,如成語用法“痿蹶不振”。

  2. 構詞解析

    • “痿”指身體機能喪失(如“陽痿”),
    • “蹶”本義為跌倒,引申為失敗或衰退。
      二者結合既描述生理病态,也暗喻整體衰微。

三、讀音與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中醫典籍中的具體案例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脈經》《本草綱目》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痿蹶的含義

痿蹶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表示身體虛弱、無力或者行動不靈活的狀态。它可以形容人身體不健康、肢體無力或者武術動作不靈活等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痿蹶由“疒”和“夬”兩個部首組成。

「疒」是病字旁,表示與疾病有關。

「夬」是一個表示斷絕、打斷的部首。

痿蹶共有15畫。

來源和繁體形式

痿蹶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後來被廣泛使用。它的繁體字形為「痿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痿蹶的寫法可能會有變化。例如,「痿」可以寫作「痿」或「翳」,都表示疾病虛弱的意思。而「蹶」可以寫作「蹶」或「嚼」,都表示跛腳或行動不便。

例句

他因為長時間的疾病,導緻全身痿蹶,無法自理。

練習武術需要耐力和力量,如果身體痿蹶就無法達到最佳狀态。

雨後的土地濕滑不平,走在上面有時會蹶腳扭傷。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痿弱、蹶傷、痿缺

近義詞:疲勞、乏力、衰弱

反義詞:健康、強壯、敏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