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帝王封拜。 明 許三階 《節俠記·忠忤》:“自家左丞相 魏王 武承嗣 的便是。倚椒房之戚,柄政當朝,叨桐葉之封,食采于 魏 。”參見“ 桐葉封弟 ”。
“桐葉之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與曆史典故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帝王對臣子或親屬進行封賞的行為,通常與分封土地、爵位相關。該成語帶有古代政治分封制度的色彩,強調帝王權威的象征性舉動。
成語源自“桐葉封弟”的傳說。據《史記·晉世家》記載,周成王幼時與弟弟叔虞玩耍,将一片桐葉削成玉圭形狀,戲言要封叔虞為諸侯。後周公提醒成王“天子無戲言”,成王遂正式封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即晉國始祖。這一典故成為帝王信守承諾、分封親族的象征。
明代許三階在戲曲《節俠記·忠忤》中曾用此詞:“叨桐葉之封,食采于魏。”此處指武承嗣因親屬關系受封爵位,體現了成語的實際應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帝王分封行為,或借指權威者的正式任命。因其典故性較強,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桐葉封弟”的具體故事或相關成語(如“破桐之葉”),可參考《史記》等典籍。
《桐葉之封》是一個成語,意為被桐葉封住。這個成語的寓意是指被人忽視或埋沒的才華或品質,就像被厚厚的桐葉掩蓋起來一樣。
《桐葉之封》這個成語的部首是木,總共9畫。
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孟子·梁惠王上》:“武王曰:‘桐葉封住之,非無君子之器也。’”
《桐葉之封》的繁體字為《桐葉之封》。
在古代寫成字的方式中,字的形狀會略有差異。雖然《桐葉之封》的字形現在與古代的寫法并無太大區别,但在一些古籍或碑銘中,可能會出現細微的差異。
1. 他是一個被《桐葉之封》的藝術家,雖然才華出衆卻鮮為人知。
2. 這部優秀的電影曾經是一個被《桐葉之封》的作品,直到獲得國際獎項後才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 桐葉綠:形容植物葉子的顔色像桐葉一樣翠綠。
- 之封:封住;被掩蓋。
- 無人知曉
- 藏拙
- 揚名立萬
- 光宗耀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