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ix crops]∶古時指稻、黍、稷、梁、麥、苽六種農作物
(2) [maize]〈方〉∶玉米
六谷粉
(1).謂稌(稻)、黍、稷、粱、麥、苽(菰米)。《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六穀,稌、黍、稷、粱、麥、苽。苽,彫胡也。”《三字經》稱稻、粱、菽、麥、黍、稷為“六穀”。
(2).玉米(玉蜀黍)的俗稱,言其在五谷之外。
“六谷”是中國古代對主要糧食作物的統稱,其具體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獻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三字經》版本
根據《三字經》“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的記載,六谷包括:
其他古籍版本
部分文獻如《周禮》将六谷列為稻、黍、稷、粱、麥、菰(菰米,即茭白種子)。
在吳語等方言中,“六谷”是玉米的俗稱。因玉米原産美洲,傳入中國後未被納入傳統“五谷”,故民間稱其為“第六谷”。
“六谷”既反映古代農業的多樣性,也體現地域文化差異。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作物,可參考《三字經》注解或農史文獻。
六谷是指古代中國農業中主要的六種經濟作物,包括稻谷、小麥、谷子、豆類、麥類和粟類。這六種作物是中國農業的重要支柱,也是人們生活所需的主要食物來源。
六谷的拆分部首是“谷”,部首意為構成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筆畫數是指書寫漢字時所需要的筆畫數量。
六谷這個詞來自于中國農耕文化,起源于古代農業社會。在古代,農業是中國主要的經濟活動之一,六谷作為農業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使用。
六谷的繁體字形為「六穀」,由于簡化字的推廣使用,繁體字不再常見,主要在一些正式文書和傳統文化領域中使用。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六谷的字形有所差異。例如,「谷」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為「穀」,表示糧食、莊稼的意思。
1. 農民們辛勤耕種六谷,保證了糧食的豐收。
2. 這座村莊豐富的農田裡種滿了六谷。
谷雨、谷物、谷類、谷殼、谷草等。
糧食、農作物。
果實、菜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