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ry still] 非常寂靜
端莊鎮定。《晉書·孝武帝紀贊》:“君若綴旒,道非交泰。 簡皇 凝寂,不貽伊害。” 南朝 宋 法明 《答李交州書》:“夫法身凝寂,妙色湛然,故能隱顯順時,行藏莫測。” 唐 劉禹錫 《白鹭兒》詩:“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衆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凝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用法
三、現代應用
多用于文學描寫,如“沙人退去後,廣場恢複凝寂”,或形容心境平狀态。
總結
“凝寂”兼具環境描寫與人物刻畫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或相關文獻。
凝寂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冫和心。冫是水的冰凍形态,心表示内心、感情。
凝寂的筆畫數為11劃。拆分為:幾(2劃)+冫(3劃)+心(4劃)+殳(2劃)。
凝寂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其古體字寫法為“凝寂”. 在繁體字中,凝寂的寫法依然保留為“凝寂”。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樣,凝寂的古體字寫法,在筆畫上較為相似,但形狀略有差異。
例句:
1. 天空下起了蓊蓊郁郁的雪花,整個世界變得靜谧凝寂。
2. 他站在墓前,凝寂地凝視着墓碑上的名字,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凝寂的組詞:
1. 凝固:指由液體變為固體。
2. 寂靜:形容十分安靜,沒有聲息。
3. 凝視:集中目光地注視。
凝寂的近義詞:
1. 寂寞:形容孤獨,沒有交流或陪伴。
2. 甯靜:形容十分平靜,沒有喧嚣和騷動。
3. 靜谧:形容十分甯靜,沒有聲音和嘈雜。
凝寂的反義詞:
1. 繁忙:形容十分忙碌和熱鬧。
2. 喧嚣:形容有很多聲音和嘈雜。
3. 活力:形容充滿生氣和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