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ly;alone] 單單
大家都走了,惟獨他還留在那裡靜思
隻有,獨有。《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六年春二月, 吳漢 下 胊城 ,天下悉定,惟獨 公孫述 、 隗嚣 未平。” 楊朔 《三千裡江山》第十五段:“他們可以忍受一切困苦,一切艱難,惟獨看見敵機那種猖狂勁,實在忍不下去。”
“惟獨”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強調例外
用于指出在整體中唯一的例外,如:
“大家都走了,惟獨他還留在那裡靜思。”
“晚來得子的陳茂林對兒子百依百順,惟獨在參軍問題上不同意。”
書面語傾向
常見于書面表達或正式語境,如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東觀漢記》:“天下悉定,惟獨公孫述、隗嚣未平。”
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惟獨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表示唯一、獨特的意思。其部首分别是「心」和「口」,總共有7畫。
惟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惟」和「獨」。其中,「惟」表示隻有、僅有的意思,「獨」表示獨自、獨立的意思。将這兩個字合并,就形成了惟獨。
在繁體字中,「惟獨」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惟獨」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然而,這些變化主要是在字形上的微小調整,而整體的意義并沒有發生改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惟獨」的例句:
1. 我惟獨喜歡她,其他人都無法取代。
2. 這家餐廳的菜品惟獨獨特,讓人流連忘返。
3. 惟獨你能夠理解我的心情。
除了惟獨,還有一些與之相近的詞語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例如:唯有、隻有、獨一無二等都可以表示獨特、特殊的意思。
與此相反,如果要表達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反義詞「非惟獨」或「不獨」。這些詞語可以表示不唯一、不獨特的含義。
綜上所述,惟獨是一個表示唯一、獨特的漢語詞語,拆分部首為「心」和「口」,共有7畫。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中「惟」和「獨」。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沒有變化。常用的例句有:我惟獨喜歡她,其他人都無法取代。除了惟獨,還有一些表示獨特的近義詞,如唯有、隻有、獨一無二。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反義詞「非惟獨」或「不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