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纓的意思、馬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纓的解釋

(1).挂于馬頸的帶飾。 唐 盧照鄰 《劉生》詩:“翠羽裝刀鞘,黃金飾馬纓。” 元 馬祖常 《都門一百韻用韓文公<會合聯句>詩韻》:“聲名惜馬纓,音律辨牛鐸。”

(2).即馬纓花。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十二:“黃昬木自是合昬、夜合、合歡樹爾……一名馬纓也。案馬纓以形似。” 清 曹寅 《晚晴述事有懷芷園》詩:“節氣餘萱草,庭柯憶馬纓。”參見“ 馬纓花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纓”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馬飾

  1. 基本含義:指古代挂在馬頸部的裝飾性帶飾,通常以黃金、翠羽等材料制成,用于彰顯戰馬的威嚴或主人的身份地位。
  2. 曆史來源:唐代盧照鄰《劉生》詩中提到“黃金飾馬纓”,元代馬祖常的詩句也以“馬纓”象征聲名與氣節。
  3. 使用場景:多用于形容官員、将領的莊重形象,或借喻人的威嚴氣概(如“馬纓成語”的用法)。

二、作為植物名

  1. 基本含義:即“馬纓花”,是合歡樹的别稱,因其花絲細長如馬纓而得名。
  2. 文獻記載:清代郝懿行《證俗文》中記載“合歡樹……一名馬纓”,曹寅詩句“庭柯憶馬纓”亦指此花。
  3. 文化示例:民間傳說中,馬纓花常被賦予浪漫意象,如索瑪的熱血化為杜鵑花,阿哲的靈魂化作杜鵑鳥等。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纓 (mǎ yīng)

馬纓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纓的左邊部首是馬(mǎ),右邊部首是纓(yīng)。

馬的筆畫數為3,纓的筆畫數為20。

來源:

馬纓這個詞的意思是馬鬃上的裝飾品。在古代,人們将鮮豔的絲線或紗織成較長的飾物,然後系在馬鬃上,以增添馬匹的美麗和威嚴。因此,這種飾物被稱為馬纓。

繁體:

馬纓的繁體字為馬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馬纓的漢字寫作馬纘。

例句:

他的馬纓上系着一塊紅色的錦旗。

組詞:

馬纓師傅、纓絡。

近義詞:

馬鬃、纓絡。

反義詞:

平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