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存的意思、安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存的解釋

(1).安定生存。《韓非子·孤憤》:“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今襲迹於 齊 晉 ,欲國安存,不可得也。” 漢 焦贛 《易林·乾之豫》:“ 禹 鑿 龍門 ,通利水源。東注滄海,民得安存。”《漢書·董仲舒傳》:“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而政亂國危者甚衆,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滅也。”《三國志·吳志·華覈傳》:“自是之後,彊臣專政,上詭天時,下違衆議,亡安存之本,邀一時之利,數興軍旅,傾竭府藏,兵勞民困,無時獲安。”

(2).安撫存恤。《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 季布 得知心裡怕,甜言美語卻安存。” 宋 蘇轍 《乞分别邪正劄子》:“蓋小人不可使在朝廷,自古而然矣;但當置之於外,每加安存,使無失其所。”

(3).猶安歇。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一折:“我須是有量忖,又沒箇村莊道店好安存,隻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談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安存"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的解釋:

一、字源本義層面 "安"字從宀從女,《說文解字》釋為"靜也",指房屋中有女子操持則得安甯,引申為安定、平安的狀态。"存"字《說文》訓為"恤問也",原指關懷慰問,後衍生出存在、保存之意。二字組合構成"安存",本義指事物處于安穩保存的狀态。

二、語義演變層面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安存"在曆史文獻中呈現三重引申義:

  1. 生存保障:指生命或事物得到妥善保存,如《漢書·晁錯傳》"安存萬姓"的用法,強調使百姓安居生存
  2. 心理慰藉:表示精神層面的安甯寄托,常見于明清小說中"求個安存"等表述
  3. 文獻存續:特指典籍文獻的完整保存,清代考據學家常用"安存舊本"指古籍的妥善保護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體文學創作。在當代語言實踐中,其語義場已被"保存""安放""安置"等現代詞彙分解替代,但在特定語境中仍保留着強調"安穩狀态下的完整保存"的修辭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安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角度解析,綜合古籍文獻及現代詞典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安定生存
    指生活或社會處于平穩、安定的狀态。例如《韓非子·孤憤》提到“欲國安存,不可得也”,強調國家穩定的重要性。漢代焦贛《易林》中“民得安存”也體現此意。

  2. 安撫存恤
    表示對他人進行撫慰和關懷。如《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中“甜言美語卻安存”,即用言語安撫季布;宋代蘇轍的奏折中“每加安存”亦指對臣子的體恤。

  3. 猶安歇
    指暫時停留或休息。元代戲曲《圯橋進履》中“别處難以安存”意為無處容身,而《張協狀元》中“不如古廟且安存”則描述在古廟暫歇的場景。

二、延伸解析

三、古籍例證

以上釋義綜合了語言學、文學及社會學的視角,覆蓋了“安存”在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如需更完整古籍引證,可參考漢典及文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闆庋擯士避世金門波羅布告才賢誠謹持之有故傳統文化大官人帶仗左右點綉女東漸泛浩摩蒼煩惱樹燔玉富藏該着高深汗津津悔恚戶者煎爍加銜節會絶漠開話抗浮俐亮郦元經龍角蔥門分甍宇茗粥墨灰逆擊凝想抛射骈脅飄曳琴歌清清泠泠湫水榮猿煞黑麝煤社翁雨士節書腦厮舍送饋踏地菘沱汜拖玉霧水五孝轄床賢業小曲犀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