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主神祀之官。 殷 代天官六大之一。《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蔔,典司六典。”
(2).官名。掌祈禱之官。《周禮·春官·序官》:“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 鄭玄 注:“大祝,祝官之長。”
“大祝”是一個古代官職名稱,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大祝”是殷周時期掌管祭祀、祈禱的官職,屬于天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職位主要負責主持國家重大祭祀活動,溝通神權與王權。
殷商時期
位列「天官六大」之一,與太宰、太宗等官職并列,典司六典(《禮記·曲禮下》記載)。
周代發展
職能細化為「掌祈禱之官」,設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成為祝官系統的核心職位(《周禮·春官》記載)。
部分現代解釋将“大祝”拆解為「盛大的慶祝活動」,這屬于望文生義。從曆史文獻看,該詞始終特指祭祀官職,未引申為普通慶祝活動。
如需查看原始文獻引文,可參考、4、5的典籍摘錄。
《大祝》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慶祝、祝賀。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大”和“祝”。
根據《康熙字典》,我們可以将詞語“大祝”拆分為以下兩個部首:
整個漢字“大祝”的總筆畫數是13畫。
在繁體字中,詞語“大祝”保持不變,仍然寫作“大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古時候的“大祝”可能以簡化的寫法出現。
以下是一些使用詞語“大祝”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詞語“大祝”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