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烈的意思、武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烈的解釋

《國語·周語下》:“ 成王 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 韋昭 注:“烈,威也。言能明其文,使之昭;定其武,使之威也”。後以“武烈”謂武功。《後漢書·馮衍傳上》:“ 衍 上書陳八事:一曰顯文德,二曰褒武烈……。” 晉 傅玄 《宣皇帝登歌》:“載敷文教,載揚武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武烈”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典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義拆分和典籍用法兩方面來理解:

  1. 字義拆分與組合義

    • 武: 本義指與軍事、勇力有關的事物,引申為勇猛、剛健、功業。在“武烈”中,主要取其“勇武”、“武功”之意。
    • 烈: 本義指火勢猛,引申為光明、顯赫、盛大、剛正、功業。在“武烈”中,主要取其“顯赫”、“盛大”、“剛猛”之意。
    • 組合義: “武”與“烈”組合,形成并列或修飾關系,形容武功顯赫盛大、勇猛剛強的狀态或特質。強調在軍事或勇武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展現出的剛猛氣概。
  2. 典籍用法與權威釋義

    • 谥號用法: “武烈”是中國古代谥法中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谥號。根據谥法規則:
      • 武: “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 核心是表彰其剛強、威猛、平定禍亂的武功。
      • 烈: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聖功廣大曰烈。” 核心是表彰其建立顯赫功業、德行昭著。
      • 合谥“武烈”: 通常授予那些在軍事上功勳卓著、威名顯赫,為國家平定戰亂、開疆拓土或保衛社稷做出重大貢獻的君主或功臣。它綜合了“武”的勇猛善戰和“烈”的功業顯赫兩重含義。曆史上著名的例子如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創者孫權被追谥為“吳大帝”,廟號太祖,谥號即為“武烈皇帝”(《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 形容功業與氣概: 在非谥號語境下,“武烈”也用來形容人或事迹在武功方面的顯赫、盛大和剛猛。例如,形容一位将軍的功勳卓著、威震四方,可以說其“武烈昭著”。

“武烈”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武功顯赫盛大,勇猛剛強。它既可以作為一個崇高的谥號,專門授予在軍事上建立不朽功勳、威名遠播的帝王将相,體現其“克定禍亂”(武)和“聖功廣大”(烈)的卓越貢獻;也可以在一般語境中,用來形容個人或事迹在武勇和功業方面所達到的輝煌、顯赫與剛猛的程度。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武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詞源與基本定義

“武烈”最早出自《國語·周語下》的記載:“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

2.引申含義

在曆史文獻中,“武烈”多用于形容君主的軍事成就或國家的武力強盛。例如:

3.使用場景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描述與武力、戰争相關的顯赫功績或威嚴形象。

4.結構特點

“武烈”強調通過武力建立的威嚴與功績,是古代對軍事成就的典型褒揚用語。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後漢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嗄啞寶莊碧露鬓髻晨興夜寐道說斷面圖對轉法律關系客體風流人物頫領高燒勾牒乖僻邪謬裹頭内人邯鄲枕紅旭會非佳公子绛灌江桡矯變角酒燋枯節禮解作積日累久巨跖可什纜車儱偅漏虀搭菜鹿樹魯學邁勳貓貍孟襄陽千妥萬當耆耉蚑行蠕動染舊作新仁參散筆少奶蛇筋深更身形試樣書法說東道西汰減紾戾跳躂岧嶢頹挫望諸君下臨鮮飇小藍呢轎子狹斜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