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ly;alone] 单单
大家都走了,惟独他还留在那里静思
只有,独有。《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六年春二月, 吴汉 下 胊城 ,天下悉定,惟独 公孙述 、 隗嚣 未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他们可以忍受一切困苦,一切艰难,惟独看见敌机那种猖狂劲,实在忍不下去。”
“惟独”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排他性范围的副词,强调在特定情境下“只有某个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行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由“惟”与“独”两个限制性语素复合而成,核心语义为“排除其他可能性,限定唯一对象”。其使用具有以下语言学特征:
一、句法功能上主要充当状语,常与“是”“有”等判断动词连用。例如:“众人皆沉默,惟独他起身发言”(《汉语副词例释》商务印书馆,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指出,这种结构通过对比凸显特殊性,属于汉语焦点标记手段之一。
二、语义演变可追溯至上古汉语,《说文解字》载“惟,凡思也”“独,犬相得而斗也”,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其中隐含的排他性逻辑为现代用法奠基。
三、语用层面需注意与“唯独”的异形词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明确二者为全等异形词,但建议书面语优先使用“惟独”以保持汉字表意特性。在实际语料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性文本,如钱钟书《围城》中“这船载得起全船人的生命,惟独载不动方鸿渐的愁绪”即通过排比强化修辞效果。
“惟独”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强调例外
用于指出在整体中唯一的例外,如:
“大家都走了,惟独他还留在那里静思。”
“晚来得子的陈茂林对儿子百依百顺,惟独在参军问题上不同意。”
书面语倾向
常见于书面表达或正式语境,如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东观汉记》:“天下悉定,惟独公孙述、隗嚣未平。”
近义词与反义词
若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沪江词典()或查字典()等来源。
碧磴比肩褂冰天雪地伯都拨云睹日策踵刍说疵诟大顺蝶泳敦释多年来丰资福持负反馈更徙公侯轨辙寒歌阖辟画所婚介霍铎皦如吉金晶辉髺頭琅疏怜新弃旧溜亮落花媒人荦荦大者漫不经心蛮彊骂侮冥纸民口拟范清闺请外遒铎全道曲情让坐柔温讪皮讪脸饰虚庶旄肆祀酸醨遂节讨详腾举天理人情阗委托始违代五分钟热度无脸香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