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朽的籬笆。 宋 梅堯臣 《梅雨》詩:“濕菌生枯籬,澗氣醭素裳。” 明 劉基 《雪中》詩之一:“竈下孤煙欝曉炊,詹前寒鳥啄枯籬。”
“枯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不同語境有兩種解釋:
來源于:
來源于:
該詞具有雙關性:既可作為成語表達抽象比喻,也可作為普通名詞描述具體事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含義。
《枯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幹枯的籬笆或破爛不堪的籬笆。它用于形容草木枯萎、殘破的景象。
《枯籬》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禾」。它總共有8個筆畫。
《枯籬》一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有所涉及,最早出現在清代文學家袁枚的《讀通鑒論》中。後來,這個詞被廣泛運用于各種文學作品和日常口語中。
《枯籬》的繁體字為「枯籬」。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枯籬」可以變種為「枯藜」,其中「藜」是指草的另一種寫法。
1. 我們走過一片荒涼的山坡,兩邊是枯籬橫亘,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
2. 夜晚,月光透過枯籬的縫隙灑在地上,映襯着枯萎的花朵。
1. 枯木:指幹枯的樹木。
2. 枯草:指枯死的草。
3. 籬笆:指用竹子、木材等搭成的隔離物。
1. 破敗:指破爛、殘破。
2. 荒涼:指廢棄、荒廢。
3. 蕭瑟:指冷清、寂寥。
1. 茂盛:指繁茂、生機勃勃。
2. 興旺:指興盛、繁榮。
3. 鮮活:指新鮮、有生氣。
【别人正在浏覽】